秭归伦晚介绍?
伦晚脐橙(Lane Late navel orange),又名晚棱脐橙,是华盛顿脐橙的芽变,1950年在澳大利亚选育,在澳大利亚50%的脐橙是该品种。20世纪90年代由国家柑橘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华中农大校长邓秀新院士从美国加利弗尼亚州、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引入,1999年开始在三峡库区秭归县水田坝试验基地和兴山等地进行栽培试验,2003年又在该县邓家坡村进行高接换种建立晚熟脐橙示范园。
平均果径大,皮薄、肉紧、汁多、化渣,甜度高、可食率高(74.1%)。
解释一下化渣的意思,吃起来的口感很紧实,但是又很容易撕咬(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平均果径和甜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尤其甜度方面,主观来说我觉得秭归所有品种的脐橙都是带酸味的,而且只有带酸味吃起来的甜才有回味的感觉,橙子味浓。而且,随着橙子从上市到成熟,甜度会有一个酸甜到甜的过程。
伦晚的甜度有16~17°,可能目前的伦晚还很难达到。实际测量早期上市的时候12~13°,已经有很好的口感了。而且个人觉得秭归脐橙最大的特点是甜中带酸,能够有很好的回味感。

由于伦晚的生长越冬,虽然它的皮有些稍厚,但伦晚易剥皮,每一瓣果肉之间几乎没有间隙,也就是说它的内果壁很薄。内果壁很薄就意味着口感好,一大口啊呜下去全是橙肉,没有籽,也没有嚼不动的内果壁,可食用部分比例远远大于一般橙子。

经历5个季节,是所有脐橙品种里面挂果时间最长的。挂果过冬,经历“三青三黄”,因为季节的重叠,会出现花果同枝的景象。成熟期在3月底至4月份,最佳的售卖时间4月初到5月中旬。好的伦晚一般在海拔300米以下的区域。
秭归什么意思?
简介
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地处川鄂咽喉长江西陵峡两岸。面积2427平方千米,人口42.3万人,汉族为主。西汉置秭归县。北魏改置长宁县。隋复秭归县。唐置归州。后几经变动,1914年复置秭归县。矿藏资源有煤、铁、铜、磷、硅石、重晶石等,尤以煤炭质好。 县人民政府驻茅坪镇。邮编:443600。代码:420527。区号:0717。拼音:Zigui Xian。
地理位置
秭归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8′-111°0′,北纬30°38′-31°11′。东与宜昌县的三斗坪、太平溪、邓村交界,南同长阳的榔坪、贺家坪接壤,西邻巴东县的信陵、平阳坝、茶店子,北接兴山县的峡口、高桥。东南至太阳坪,与宜昌、长阳接壤;东北至五指山,与宜昌、兴山接壤;西南至香炉山,与巴东、长阳县接壤;西北至羊角尖,与巴东、兴山接壤。东西最大距离66.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为60.6千米。 秭归为大巴山、巫山余脉和八面山坳合地带。长江流经巴东县破水峡入境,横贯县境中部,流长64千米,于茅坪河口出境,把秭归分为南北两部,构成独特的长江三峡山地地貌。境内地形起伏,层峦叠峰,地势为四面高,中间低,呈盆地形。东部边境扇子山海拔1920米;南部边境云台荒海拔2057米(县境最高峰),茅坪河口海拔40米(县境最低点)。
文化
秭归文化底蕴丰富。秭归是世界文化名人、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故乡,王昭君就出生在这里,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个美丽的传说。 是端午习俗及龙舟文化的发祥地。千百年来,秭归人民为纪念屈原形成了独特的岁时节令习俗,即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已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秭归端午民俗形成于先秦、发展于汉末魏晋、兴盛于唐,一直保持到当代。所包含的礼俗及文化元素十分丰富。主要有:祭奠屈原,在五月初五,众人聚集屈原庙或岸边,设祭坛,拜祭屈原;游江招魂,五月初五或五月十五,龙舟游江,唱《游江》,呼唤屈子魂归;龙舟竞渡,各异龙舟争相前进,场面十分壮观,成为融民族性、竞争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文化体育活动;骚坛诗会,自明代起,屈原诞生地秭归乐平里,由读过私塾的农民自发组织,每逢端午便聚于屈原庙吟诵楚辞、或相互诗词唱和,欢度端午并纪念屈原。端午习俗还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蒿菖蒲、扎香袋(包)、食盐蛋、稻场娱乐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秭归春节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秭归春节的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