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历史人物是奸臣还是忠臣?

古人云:“大奸似忠,大伪似真”,而历史也证明了,一个人奸诈虚伪到极点就会隐去其本性并表现的异常忠厚,这样的人往往处事圆滑,尤其会对于帝王极尽谄媚之事。

说明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说明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 - 华夏历史


而与奸臣相对的则是忠臣,忠臣大多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甚至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上还时常会与君王发生意见冲突,甚至不惜一死也绝不退让,所以奸臣往往更容易得到帝王们的宠信。

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举凡忠言都或多或少会有忤逆帝王之意,归根结底在于一个问题即天下究竟是谁的天下?是帝王一家之天下还是天下人之天下?忠臣往往将万千百姓放在首位,他们认为胸怀万民才是真正的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而奸臣则以帝王为无上之尊,投其所好才是忠君之事,才能永葆富贵。

但可惜的是,自古以来,像汉文帝,汉光武帝,唐太宗,宋仁宗这般心胸宽广的帝王少之又少,所以忠臣们的下场往往都很悲惨,或遭贬谪或被处死。

说明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说明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 - 华夏历史


写到这里就想起了春秋末期吴王阖闾伐楚与夫差伐越后被越国所灭一事,在这一系列的事件当中,有两个人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两个人也很好的诠释了“忠臣”与“奸臣”,他们就是伍子胥与伯嚭。

伍子胥与伯嚭都是从楚国逃难到吴国的贵族之后,伯嚭逃到吴国时,伍子胥已经得到阖闾重用,由于两人都是楚人且命运又如此多舛而相似,于是伍子胥对伯嚭有了同病相怜之感,并将他举荐给了阖闾,伯嚭由此步入吴国朝堂并在夫差时期出任太宰,地位显赫无比。

但与正直无私,一心为国的伍子胥相比,伯嚭为人贪婪且心胸狭隘,他曾私下收受越国的贿赂而多次向夫差进言为越王勾践求情,除此之外,伯嚭还怂恿夫差处死了伍子胥,这导致了吴国内部民心不稳,也为勾践日后重振越国并灭掉吴国埋下伏笔,所以越国灭吴伯嚭也是“居功甚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说明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说明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说明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说明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