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541国道起止地点?

00:26

路线起点位于石泉县城关镇李家坝,接国道316 K1986+100,向南沿汉江右岸旧路加宽改造,经石泉县城关镇、后柳镇、喜河镇后,在K33+480处利用藕溪沟大桥进入汉阴境内,经汉阳镇后,继续沿汉江右岸改造,在K46+317处利用漩涡汉江大桥跨入汉江左岸,经漩涡镇后,继续沿汉江左岸的旧路改造,在K51+056处修复利用木炭沟大桥后,进入紫阳境内,在K55+500处设新线,沿汉王镇规划河堤路布线,经汉王镇后,继续设新线沿汉江左岸布设,在K58+000处开始起坡,在K59+555~K59+955设400米老垭子隧道一座,穿越老垭子后,继续设新线沿汉江左岸布线,经金川乡后,继续沿汉江左岸布设新线至紫阳县城,按规划沿汉江北岸布线,跨西门河后至紫阳汉江大桥桥头,向东沿汉江河堤路拓宽改建至紫阳港汉江大桥,完全利用紫阳港汉江大桥跨越汉江至紫阳沟,先后下穿包茂高速、现有紫(阳)岚(皋)路,后利用紫阳沟地形展线克服高差接现有紫(阳)岚(皋)路,一直沿汉江右岸旧路布线,经洞河镇后偏离汉江,沿洞河左岸旧路改造,利用麻柳坝中桥跨越洞河进入岚皋境内,经堰门镇后,开始沿旧路设回头曲线翻越猫儿鞍至民主镇后,沿大道河两侧旧路设沿溪线至七里碥,而后沿小镇河两侧旧路至小镇乡,之后设1.247公里柏枝垭隧道穿越柏枝垭,之后沿平溪河两侧旧路设沿溪线至龙爪子,接已改建的安岚二级公路岚皋段即S207K75+300处,完全利用安岚二级公路4.237公里后,沿老的S207旧路改建,经蔺河乡、溢河坝乡、南宫山、花里乡、孟石岭乡后止于平利,路线全长218.7公里,实际建设里程214.463公里,利用安岚二级公路4.237公里,其中二级公路116.41公里,设计速度为40公里/小时;三级公路98.05公里,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工程总投资19.9亿元,项目建设期为2013~2015年。

汉阴的来历?

县城位于汉水南岸的社溪,古代以水之南为阴,故名汉阴。

秦惠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在安康汉江北岸台地(今天的中渡台)设西城县,属汉中郡,今汉阴为西城县辖地。汉初,西城与成固各裁一部合并而置安阳县。魏黄初二年至东晋建武一年(221年~317年) 魏文帝重设安阳县,由于当时石泉以西为蜀占据,另设黄金县,因此辖地缩小。晋太康元年(280年),安阳县改名安康县,辖地未变。东晋建武一年至梁天监三年(317年~504年) 东晋元帝时,安康县西部分设长乐县,因而辖地再次缩小,只包括今汉阴县及石泉东南部、紫阳西北部。南朝宋、齐、梁3代将安康县分为宁都、安康两县,区域未变。梁天监四年至梁豫章王天正元年(505年~551年) 梁州被北魏占据后,分安康县地,设直城县(今池河)、汉阳县(今汉王城)。此时安康、宁都两县只辖今汉阴县及石泉南部。以后两县合为安康县,又改名宁都县,而辖区未变。西魏废帝元年至唐大历六年(552年~771年) 西魏撤销广城、汉阳两县,辖地并入宁都县。此时区域为今紫阳、汉阴两县及石泉南部。唐至德二年(757年)改称汉阴。唐大历六年至永贞元年(771年~805年) 石泉县因人口稀少撤销并入汉阴县。辖地为今汉阴、石泉、紫阳3县。唐永贞一年至南宋末(805年~1279年) 石泉分出复设,汉阴县辖地为今汉阴、紫阳两县。元初汉阴县撤销,辖地并入金州。明洪武十年(1378年)汉阴县恢复,辖地仍为今汉阴、紫阳两县。明洪武十年(1377年)汉阴县撤销并入石泉县。明永乐五年至正德七年(1407年~1512年) 复设汉阴县,辖地仍为今汉阴、紫阳县。明正德七年(1512年),分汉阴东南隅并金州西南一部分设紫阳县。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一月,汉阴县割属汉中府。万历十一年(1583年),改金州为兴安州,汉阴又划归兴安州。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改兴安直隶州为兴安府,同时撤汉阴县,与州辖地合并设安康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汉阴县分出改为汉阴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阴县汉阳镇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阴县汉阳镇历史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g541国道起止地点_汉阴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