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合纵连横原文?
您好,《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了苏秦的合纵连横策略的原文:
“苏秦,卫人也。年少时,为++游学,过齐闻儒术,尤好连横。及长,上书请见齐王,王见之。苏秦说齐王曰:‘一国之士,必有智勇者。智者藏于心,勇者形于外,故士不可不交也。今臣有法,可以得天下之士,非臣之法,不可以得也。臣有二相,一曰合纵,一曰连横。合纵者,以弱攻强也;连横者,以众攻寡也。寡不与众,则必被害;弱不与强,则必被吞。此二者,非天下之奇策,而臣独有之。今高祖、田单、白公、吴起,皆已亲承臣计。如此,然后可以定天下。’齐王喜,以为然,乃与臣书使。臣归,未二月,而齐王使人拜臣为相。臣又说齐王曰:‘请遣使往诸侯,令君臣相见,为盟约,以共分天下。’齐王遂遣使,天下之士皆来会盟。苏秦乃与诸侯约,齐王为盟主,分天下为五伯:齐、楚、燕、赵、韩。苏秦为齐相,齐王为盟主,卒定天下。”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合纵连横到底有多厉害?
"纵连横"是指中国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和张仪他们所创立的策略。这一策略的基本原则是在谈判和外交上联合各势力,以共同对抗共同的目标或利益的敌人。
"纵连横"非常厉害,是指当时的各国君主都受到了苏秦和张仪的纵横策略的影响。这种策略使得各个国家的君主意识到了联合抗敌的重要性,因此在之后的战争中,各个国家都采取了这种策略,促进了国际关系的相对稳定。
但是,"纵连横"并不是万能的,它的效果也受到多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如各国实力、政治环境、军事技术等。因此,在历史上,各国君主仍然采用各种其他策略来应对各种内外挑战,包括进攻和防御、联合和对抗、政治和经济手段等。
秦国东进十大战役?
第十:大秦觉醒,阴晋之战, 公元前389年,秦军为夺取河西地区,动用五十万大军攻魏,而魏军在名将吴起的率领下,在阴晋以5万武卒击败秦军50万大军,成为秦国历史上最大的耻辱,但是这次惨败彻底打醒了秦国。经过此战之后,秦献公开始一系列改革,甚至后来的商鞅变法等,便是由于这场战争。
第九,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河西之战,为攻取河西地区,秦国耗时36年,历经秦献公,秦孝公,秦惠文王三位君主,公元前332年,秦惠王派十几万大军攻打河西重镇雕阴,雕阴之战秦军大胜,全歼魏军8万人,并俘虏了主将龙贾,秦夺取了河西全部地区,并开启了东征浪潮。
第八:合纵连横垮台,修鱼之战,公元前317年,秦国派庶长里疾,率军东出函谷关,反击韩、赵、魏三国联军,秦国在修鱼大败联军,斩敌8.2万人,联军战败退却至修泽,秦军追至修泽,再次打败联军,五国伐秦,宣告失败,从此,秦国东出之路,畅通无阻。
第七,秦盛楚衰的转折点丹阳之战,公元前312年,楚秦间的大战全面展开,秦用离间计,使楚国大将互不配合,而且,齐国的军队在侧面进攻楚国,楚国腹背受敌,被秦军打败,楚军15万将士阵亡8万,将军屈匄被俘虏,曾经的楚都丹阳也就此沦为秦国的领地。
第六,杀神登场,伊阙之战,秦国为打开东部通道,由大将白起,率12万秦军在伊阙龙门大败韩魏24万联军, 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这一战绩是白起的成名之战,也迫使魏国退出争霸战,无力与秦争锋。
第五,白起水灌鄢城,屈原魂断泊罗江,鄢郢之战,公元前279年,秦国发兵大举进攻楚国,白起率秦军长驱直入,楚军节节败退,很快打到鄢城,鄢城是楚国国都的重要屏障,久攻不下,于是白起在鄢城西边百里处,筑堤蓄水,挖长渠直抵鄢城,然后开堤放水,河水将鄢城东北角的城墙泡塌,城中军民淹死数十万之多,秦军乘势攻占鄢城,楚国至此一跌不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合纵连横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合纵连横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