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头拜年起源?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便流传开来。

磕头礼仪的由来?

古语云: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因跪而益至其恭,以头着地为拜。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古代磕头的礼仪来源是和当时的社会发展分不开的。

在我国东汉之前,都是没有板凳的,所有的人都是席地而坐,最多都是在++下面垫个垫子,当然条件不同、身份不同,垫子的优劣会有分别。当时的人坐在地上,为了便于站立起来和臀部不受潮湿的伤害,习惯于两膝着地,++就坐在两腿和脚跟上,类似于现在日本人的坐姿。

这样的坐姿,当有人前来,或者要对别人表示感谢时,很自然地会把上半身直立起来,变成小腿着地的跪姿。接着就是俯身表示恭敬。跪拜礼就由此形成,再之后发展成为多次俯身,就是磕头礼了。

在汉朝之后,桌椅板凳都先后温室,席地而坐就不再是人们的首选了。但跪拜礼却得以延续下来,逐渐演变成了代表等级差异的标志,尤其是在官场之中、民间的各种礼仪中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

直到辛亥革命胜利,随着几千年封建君主制度的覆灭,才结束了这种跪拜礼。但是,也没有完全消失,在现在社会依然有跪拜礼,如拜师、祭祀等,以及在山东等地的过年讨压岁钱时,晚辈要向长辈行跪拜礼。

跪拜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礼节之一,又称叩头,磕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下辈或社会地位低的人对长辈或社会地位高的人所施的以示礼貌尊敬的礼仪。如今几乎没有人愿意再行磕头跪拜礼。

拜年磕头寓意?

春节拜年磕头寓意是:是对长辈的尊重。也是过年拜年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晚辈对长辈进行的一个礼仪活动。

自古中国人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过年过节都要跪拜长辈、兄嫂。跪拜礼,是中国人眼里最为庄重的礼节。

拜年磕头的传统文化?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青年及成年人要几人一组去邻居和亲戚家中磕头。这段时间,家中正屋挂着家谱牌位的画卷,门前摆放供人磕头的席子。客人来时,首先站在祖谱前,拱手祭拜三次,再跪下磕头三次。然后给年长并且辈分大的人磕头三次。如果有儿童参与,并且与被磕头的人有非常亲密的亲戚关系的话,就要给儿童压岁钱。

磕头大体分两波,第一波在初一起早的时候,主要去邻居家。第二波在初一以后的几天,拜访其他亲戚时进行。

过年磕头是哪里的风俗?

  过年磕头习俗

  如今仍盛行过年磕头习俗的要数山东了。

  聊城:大年初一要给整个村的长辈磕头,出去磕头一般是一大家子人一块,年长的、辈分高的在前面,小辈儿的在后面。

  德州:大年初三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吃完中午饭,女儿、女婿就要去亲戚家拜年,拜年方式很传统,要对长辈行跪拜大礼。家里的男性要四处磕头拜年,过一个年要去十几个村子拜年,从初一到初七,基本无间断。

  青岛:青岛东镇曾流行过“压岁钱”顺口溜:“东镇过年,家家拜年,小辈磕头,老辈分钱。”老台东,大年三十午夜饭后,晚辈要给长辈叩头,长辈要给晚辈分钱。老人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激励子女的一种民俗活动,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曲阜:祭拜完天地、祖先、诸神仙之后,开始在堂屋祖先之前给家中尊长磕头。让家中辈分最高的男女老人坐在八仙桌两侧的椅子上受礼。由长子领先,重新给祖宗磕四个头,起来作揖时要说:“给俺爹磕头!”再跪下磕一个头,再站起来作揖,说道:“给俺娘磕头!”这样,老大磕完头,老二、老三、老四等依次再拜祖先、再为爹娘磕头,还要为兄嫂磕头。儿子辈磕完,孙子辈接着磕;男人磕完,女家庭成员们接着各依辈份顺序为尊长磕,不论男女。磕头时都要先向祖宗牌位磕四个头,起来作揖时,嘴里要说出为哪位尊长磕头的称呼,再跪下起来一个一个地磕。最小的孩子磕头最多,要向老爷、奶奶、爹、娘、大爷、大娘、二大爷、二大娘……或叔、婶子、姑、哥哥、姐姐等依次磕,绝不能遗漏一个。这是家庭中最热烈祥和的时刻。为长辈磕完头,老人和各长辈要向未成年的男女孩子们赏磕头钱,叫“代岁钱”。晚辈向长辈祝贺长寿,长辈也祝贺孩子们长大一岁。对于头一年新娶的媳妇,做公婆的也要封赏“压岁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磕头拜年习俗的来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磕头拜年习俗的来历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磕头礼仪的由来,磕头拜年习俗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