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砀山的来历?
1.古“芒县”与“砀县”之合称。“芒”是“芒县”,“砀”是“砀县”。《汉书》与《史记》中均是此说。
《史记》: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集解徐广曰:“芒,今临淮县也。砀县在梁。”骃案:应劭曰“二县之界有山泽之固,故隐于其间也”。《史记》《高祖功臣年表六》中列有 “芒”侯国 。)
2.根据当地传言,芒砀山古时水量丰沛,周边为大泽,长期生存着大蛇,当地人称大蛇为“蟒”,例如刘邦在芒砀山斩白蛇起义以及1980年代在汉墓群中发现两条大蛇,这都是存在的著名史实或典故,所以芒砀山又叫“蟒山”或“蟒砀山”,由于“蟒”字不详遂改称“芒山”或“芒砀山”“。
3.砀山县原称为“下邑县”、“下治县”,元至元二年(1265年),保安镇地区(芒砀山区域)属永城,砀北并入单父县,至元三年,砀北复置砀山县(治今砀山县城),为区别安徽“砀山”,就以“芒山”称呼原砀山县治所所在地——芒砀山周边。
芒砀山名字由来
芒砀山古称砀山,又称仙女峰,因为汉高祖刘邦在此挥剑斩白蛇起义而闻名于世。
据唐代《括地志》记载,宋州砀山县在州东一百五十里,本汉砀县也。砀山在县东。
《汉书·地理志》记载:“砀山出文石。”
显然,古时候,芒砀山也就叫砀山,不过,芒砀山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有人说,芒砀山是由芒山和砀山的合称,这种说法,也是有据可查,一方面,古时候,除了砀县,还有芒县,芒砀山之名,源于芒县、砀县;另外有人认为芒砀山是由芒山和砀山组成,故而得名,据《明史·地理志》:砀山县“东南有砀山,其北有芒山”,不过,现如今,却没有芒山这座山,难道古人搞错了?
但是,在清代的一些史料中,也能找到关于“芒山”的记载,这可能是当地人习惯将芒砀山称之为芒山的原因,具体难以考证了。
八仙的故事有哪些?
铁拐李
先说铁拐李,铁拐李在民间传说中为八仙之首,有的书中称其姓李,名洪水,隋朝峡人,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则说他姓李,名玄;赵翼的《陔余丛考》中又说他姓刘。有说他是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之间人,学道于终南山,一次元神出壳,没曾想肉身为虎所食,只得投身于一个跛乞丐。《历代神仙通鉴》称,其原本一俊伟丈夫,善道术,会使导出元神法术,修练于砀山岩穴中,有次应师父老子之约,行“元神出壳”法术,赴千里之外华山,数日后回归,发现其肉身被其徒误焚,突见附近一饿殍,灵机一动说“即此可矣。”即从饿殍脑门而入,神魂归壳后则成一蓬头卷须、黑脸巨眼,并且还跛了一只右脚的丑陋汉子。看来他是一位民间口耳相传,诸事附会而成的道家仙人。
传说
又称铁拐李,相传姓李,名玄,又叫李凝阳、李洪水、李孔目。据说他本来长的十分魁梧,相貌堂堂。在砀山洞中修行。因为约定要参加老君的华山仙会,临走时对++说,倘若元神七日不回返,则将尸壳焚化。于是留下尸壳,元神外游。不料到了第六天,++家中来人报信母亲病危,++们无奈就烧了尸壳。当++回家后,不久李铁拐的元神回归,无处可托。忽见林中有一饿死的人尸,则从他的前额脑门进入,站起来之后,才觉不行,赶忙从葫芦里倒出老君所赠的仙丹,葫芦忽然闪出金光,映出一个丑陋的形象,黑脸蓬头,卷须巨眼,右脚还是瘸的,正在惊讶,身后忽然有人鼓掌,回头一看,正是老君,情急之下,心想把元神跳出。就在这时,老君制止说:“道行不在于外表,你这副模样,只须功夫充满,便是异象真仙。”于是授他金箍一道收束乱发,授予铁拐一根助拄跛足。李铁拐还常背一葫芦,据说里面装有仙药,降到人间时,专门用来治病救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宿州砀山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宿州砀山的历史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