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国志·孙坚传》评论孙坚,说他“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裴松之也说他于兴义之中,最有忠烈之称。纵观孙坚一生,这些评价中肯切实,洵非虚语。 孙坚参军后多次成功平定汉末叛乱,又随朱俊征讨黄巾,立下许多功劳,被东汉朝廷封为长沙太守、乌程侯。后董卓乱政,孙坚联合袁术,参加了诸侯联军,征讨董卓,表现最为积极,数次击败董卓的部队;董卓迁都长安,孙坚进兵洛阳,修复被董卓破坏的皇陵后返回鲁阳。不久,孙坚受袁术派遣与刘表交战,击败了刘表部下黄祖,却在一次追击中被黄祖的士兵射杀。 相传孙坚有戴红头巾的习惯,还用此物败敌救命(这事迹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此就不做赘言)。就这点就足以说明他善于打仗,而且是智勇兼资,孙坚作战勇猛,冲锋时往往身先士卒(在此一叹~)而且基本上没吃过什么败仗,最可贵的是他从不轻敌,但就是每次打仗太过玩命,以至殒命(再叹!)。
三国孙坚儿子?
虎父无犬子,孙坚即是乱世中的一代枭雄,特别能打,武勇无双,只可惜运气差点,在战胜敌军后,不慎头中流矢,当场毙命。也就是说,在军事力量蒸蒸日上的时候,在战场上直接被爆头。
孙坚共有四个儿子: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后两个在历史上戏份较少,老三孙翊勇猛异常,很有大哥孙策的风范,孙策遇刺后,顾名大臣张昭等看中了孙翊的勇猛,建议把兵权交给孙翊。但孙策看重二弟孙权,最终只是让三弟孙翊做了丹阳太守,后来被身边人杀害(很有可能是谋杀)。老四孙匡,死得太早,二十多岁就挂了,人生的最大亮点是完成了一桩政治婚姻。当时曹操为了安抚江东的孙策,便采用联姻的方式来巩固关系,便将弟女嫁给孙策的三弟孙匡,还生了俩儿子。
而孙策和孙权这哥儿俩,则需要大书特书了。这两人在三国时期都被敌人视作做优秀的接班人、最出色的继承者。
先说孙策,父亲死得早,他作为长子,承受得使命也最厚重。父亲死的时候,他还小,尝尽了人情冷暖。待到他成年,继承父亲遗志,也跑去当兵,跟了袁术。这小伙子精通兵法,而且作战勇猛,打仗不要命,很得袁术的喜爱。袁术曾慨叹地说:“我要是能有个像孙策一样的儿子,真是死而无憾了。”后来便把孙坚的旧部干脆全交给孙策来统领,这是孙策崛起的开始。然后一步步积聚能量,终于冲破袁术的控制,开创了自己的霸业。史书记载,孙策的特点是“能打仗,善用人,且性情豁达”,是一个颇带点江湖气的年轻人,他在军中的威望都是靠自己拼出来了,并非是因为孙坚的关系。他的勇猛如同西楚霸王项羽一般,所以后世尊称为“小霸王”。
三国演义东吴国人物?
1、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
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
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2、吕蒙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
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
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孙坚的历史人物的生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孙坚的历史人物的生平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