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知识?
乌龙茶(Oolong Tea),属于青茶、半发酵茶,其品种较多,是中国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
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 健美茶”。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其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
乌龙茶,亦称青茶,创制于明清时期。由安溪茶农在绿茶制法的基础上发展成乌龙茶制法,先传入闽北、广东潮州,后传入台湾。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在日本有“美容茶”、“健美茶”之称。
您好,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产于中国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它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绿茶清香和鲜爽,又有红茶的浓郁和甜香。乌龙茶的制作需要经过摇青、杀青、揉捻、发酵等多个工序,因此,不同的制作工艺和地域差异会导致乌龙茶的品种和味道各不相同。乌龙茶有很多品种,如铁观音、大红袍、水仙、凤凰单丛等,其中铁观音是最有名的品种之一。乌龙茶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氨基酸、茶多酚等,还有助于减肥、降血脂、抗菌等功效。
凤凰单枞什么时候发明的?
凤凰单枞的源头,在黄茶之前应有早期单株采制的茶叶,在黄茶之后,才有乌龙茶意义的单枞茶和传统制法。潮州产乌龙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虽然相对较晚,但潮州乌龙茶的发源与其它乌龙茶区基本同步。如果说“凤山”黄茶是潮州乌龙茶的起点,则单枞茶的“雏形期”也可能随之出现。明末清初,潮州出现了用做青法炒制的“黄茶”,称为“凤山茶”,这是潮州乌龙茶的创始,距今已有三百多年。
从“黄茶”运用“做青”的技法,可以判断这是从流传至近代的“黄细茶”制法得出的。《广东通志稿》民国24的(公元1943年)《物产》记载“茶有黄细茶、凤凰茶、山茶之别。黄细茶,高二三尺……。凤凰茶……树高一二丈,大者盈尺,其叶大黄茶一、二倍”。追溯1690年《清会典》有关潮州广济桥茶税分“细茶”、“粗茶”的记述,推断黄茶制法在当时已流传于饶平、丰顺等县区,并因地域、茶树品种不同而分为“凤山黄茶”、“黄细茶”两种。“凤山黄茶”的称谓,大致延续100多年,约在1777年以后,“凤山黄茶”用炒、焙法,发展为凤凰水仙茶。以凤凰水仙的茶树种性,可能是从传统“炒茶”开始,向炒“黄茶”演化,即经过“做青”的炒茶,再演化为炒焙的黄茶,最后演化为传统“单枞茶”。
“凤凰单枞”作为—种产品和商品形态,已知的早期记录在++战争之前。据陈椽《中国茶叶外销史》(台湾碧山岩出版社,1993)“在19世纪中期,广州茶叶输出……运销欧洲、美洲、非洲及东南亚各地。如鹤山的‘古劳银针’,饶平的‘凤凰单枞’和‘线乌龙’,河源的‘烟熏河源’,都畅销国际市场”。按这段记载的年限推算,据今约160多年。事实上单枞茶和线乌龙,从创制到批量出口,实际的生产历史要长得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潮州乌龙茶的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潮州乌龙茶的历史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