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仇的著名人物?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人.
《明画录》列十洲传于《人物》之中云:“仇英,字实父,号十洲,大仓人,后寓吴,初执事丹青,周东村异而教之,摹唐宋人画,皆能夺真,尤工人物,其发翠毫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惭古人”。综观上引三节,不但简单,而且雷同,这到底是何原因呢?明朝茅一相编《绘妙》,对十洲有如此的评述,今录其首段:“仇英号十洲,其所出微,常执事丹青,周臣异而教之,于唐宋名人画,无所不摹写,皆有藁本,其临笔能夺真,米襄阳所不足道也”。此中的“其所出微”,“米襄阳所不足道也”诸语,正可作为著录不详的原因看,换言之,在文人士夫的眼光中,仇十洲是一个画工,何有详尽记述的价值呢?在十洲自己,把绘画看作一种独立的艺术,往往只在石隙树根,写一名字,盖一二颗图章,并不如其他画家的以诗文来题跋,附丽成观,确如唐宋画家不书款识也。
仇远
仇远,元代儒学教授、诗人、词人。字仁近(1247-1328以后),号近村,又号山村(或山村民)。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著有诗集《金渊集》、诗文集《山村遗集》等,与白斑齐名。
仇成
仇成(1324年-1388年),元末明初含山县铜闸镇人,1355年投奔驻军和州的朱元璋,曾参与攻克采石、太平,又随大将徐达攻克江苏的溧水、溧阳,每次作战都勇冠三军,随后多年参战,屡次升官,功劳显著,禄五百石。1388年八月病故,追封为皖国公,谥“庄襄”,赐葬钟山。
济南蒋山的由来?
根据传说,在唐安史之乱以后,有宜兴人蒋氏兄弟逆胥河而来,循金山淘金,定蒋山栖居。因此山最早系蒋氏居住,就此得名“蒋山”。后来,该支蒋氏因金山已无金可淘而迁往了别处。
至南宋前期,宰相何执中之孙,时任枢密使的何文忠(1165—1235),抗元兵南下,发现花山地区土地肥沃,山上群鸟啾啾,湖中波光粼粼,驿道交通便利,便从安徽庐江香林塘举家迁来花山。从此,拉开了花山地区外迁姓氏群居开化的序幕。
紧随何姓迁来花山地区的是吴姓。元末明初,蒋山吴姓迁始祖吴辇由高淳南塘来花山开基建吴家村。吴辇系南宋进士吴柔胜(1154—1224)后裔,祖上一直寓居在茅城。南宋进士吴柔胜生吴泳(葬固城蒋山),泳生琽,琽传宝文,宝文生锡,锡衍元禅。元禅生三子,长子吴范住南塘,次子迁溧水,三子吴辇为花山始祖。
至明朝定都金陵后,朱元璋休生养息,鼓励老百姓拓荒垦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明洪武四年(1371),现蒋山村的李姓迁始祖与保胜港口、双塔驼头的李姓先祖一道,从溧水芝山来淳。明中叶,蒋山路姓先祖也从溧水蒲塘桥来花山,与之前定居的吴姓共同繁荣着吴家村。一时,固城湖东,南至宣城郝家、北到固城秀山的十多里长的区域,炊烟袅袅,鸡犬相闻。花山地区何、吴、李、路等各家族依山而居,临湖共享,和睦相处,共生共荣。
然而,就像人类长河总是充满弯道和波折一样,历史似乎是要有意磨练人的意志、考验一个家族传承发展的坚韧和张力。蒋氏淘金,留下一堆堆小山后,因真金难寻,另寻他处。宋元更替时候,元兵南下。传说何姓家祠因建制超高,遭焚毁,何氏子孙为避追杀,散落狸桥章村、漆桥里溪、漕塘周岗和草庙、溧水白石观等地。后数百年韬光养晦、励精图治,花山何家再度振兴。距今370年前,何姓人口自然分化,有一部分迁至村后三里处,成就了现在的“盛前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溧水石山下村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溧水石山下村历史人物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