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亲情的故事摘抄150字?

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用自己的话复述西门豹治邺150字?

西门豹治邺简要概括是怎样的呢?西门豹是战国时魏国的一位官员,他在邺城当太守时,果断地处理了“河伯娶妻”这一危害一方的迷信行为,因为他的做法颇为幽默机智,所以这一事迹被收入《滑稽列传》。

西门豹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狠狠地惩治了这群利用迷信坑害百姓的人。

后来,西门豹发动邺城的百姓大举兴修水利,彻底根治了水患,并引水灌溉了、田地,大大地造福了百姓。

很久之后,当地的百姓还在感念西门豹的功绩。西门豹的事迹,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破除迷信的故事。

《西门豹治邺》的故事讲的是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为官,看到当地的百姓,非常愚昧,为了祈祷风调雨顺,保证庄稼丰收,不发洪水,每年都要把童女活生生投进河里,祭拜河神,说什么给河神娶妻,西门豹没有直接反对,而是按往年一样,把童女抬到河边,关键时候,把出主意的巫婆神汉投进了河里,惩罚了恶人,西门豹的做法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老百姓避免了丧子之痛。

圆明园历史背景150字?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园林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历史简介圆明园怎么烧毁的原因的历史背景

圆明园的建造历史

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

“圆明园”,这一名称是由康熙帝命名的。康熙帝御书三字匾牌,就悬挂在圆明殿的门上方。对这个“圆明”雍正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雍正二年(1724年),圆明园的扩建工程正式开始。这年正月,雍正帝奏准由内务府派员前往热河围场一带采伐林木。自此之后,凡大内、西苑及三山五园营建所用木料,大部分来自围场。雍正三年(1725年)7月,内务府再委派商人于长生采办圆明园所需石料。雍正帝有朱批云:“于长生备石之事稍有耽搁,即将其议罪。”可以看出他建园的急迫心情。

雍正时期的圆明园扩建工程大体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将中轴线向南延伸,在赐园的南面修建宫廷区,严格仿照紫禁城中轴对称的形式,包括新辟的大宫门,还有左右外朝房和内阁各府各衙门的值房,这里日后成为皇帝在圆明园主政的主要建筑群。第二部分,将原赐园向北、东、西三面拓展,构建曲水岛渚,增设亭榭楼阁,这部分构成了后来乾隆帝御题“四十景”的主体(其中至少有三十三景于雍正在位期间完工)。第三部分,修建福海及其周围配置的建筑组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人物150字大全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人物150字大全图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用自己的话复述西门豹治邺150字,历史人物150字大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