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铢必较故事50字?

“锱铢必较”原或作“计较锱铢”。锱铢,是古代极小的计算单位,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用以比喻极细微。连像锱铢那样微小都要计较,表示一个人十分小气,凡事斤斤计较。

  颜之推(公元531~)字介,北朝齐临沂人。博览群书,词情典丽。初仕梁,以乱奔齐,历官中书舍人黄门侍郎。齐亡,仕周为御史上士,隋初,太子召为学士。

  撰有《颜氏家训》,共二十篇,论立身治家之道,辨正世俗之谬,以训后人,于世故人情,深明利害。在《颜氏家训.治家》中,颜之推提到当时民风败坏,民间嫁娶之时,经常有卖女儿来赚钱的事情发生,双方非但不以为怪,甚至还讨价还价,连一点小钱都要斤斤计较,和一般的买卖无异。这样的婚姻,由于不注重对方的'人品教养,通常都是后患无穷,所以他提醒子孙不可不慎!

  “铢锱必较”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连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情都非常计较。出现“铢锱必较”的成语出处如宋.陈文蔚《陈克斋集.卷三.杂着.朱先生叙述》:“先生造理精微,见于处事,权衡轻重,锱铢必较。”

锱铢必较出自《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就是说即使把国家的土地一点一点地割让以贿赂别人,虽然割让给对方了,但对方的欲望是不容易满足的,是贪得无厌的。

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形容极其微小的数量。锱铢用来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

宋·陈文蔚《陈克斋集》:“先生造理精微;见于处事;权衡轻重;锱铢必较。”

内外兼得才质双修的人物?

有姜尚、范蠡、班超、曹操、诸葛亮、周瑜、李世民、范仲淹、王阳明、曾国藩

  中华五千文明,人才辈出,何止千万。然专而不全者众,内外兼修者少。

  何谓“内外兼修”——“内”当修身养性,学富五车;“外”当治国安邦,出将入相……

  十、曾国藩

  号涤生,原名子城,谥文正,中兴名臣,清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曾国藩奉行“立言、立功、立德”。立言,他著述、家书、日记,广为流传;立功,他建立湘军,挽救了清帝国;立德,他事事以身作则。因此,他除了“一品侯”头衔之外,还有“中兴第一名臣”、“洋务运动领袖”、“圣贤”、“近代史之父”诸等称谓。

  九、王阳明

  原名云,后改名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军事家、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他是明代心学泰斗,中国古代主观唯心主义之集大成者,其学发展为姚江学派,对明代及后世儒学影响甚巨。

  宁王叛乱,王阳明成功的运用自己独特的阳明心学,然后趁敌不备先攻南昌,反客为主,使宁王陷于被动。决战中火攻南康,全面平息宁王之乱,前后只用了35天。

  王阳明晚年奉旨南巡时,途径大余青龙赤江古码头,病故于船上,后人在此建亭以示纪念。亭中是一座大理石碑,碑西面阴刻“王阳明先生落星处”、“日本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冈田武彦手书”。每年都有大批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的学者前来凭吊。

  八、范仲淹

  字希文,北宋名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位杰出的文学家、改革思想家和教育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权衡轻重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权衡轻重的历史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锱铢必较故事50字_内外兼得才质双修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