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画最大的风筝的故事?
世人皆知的杨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虽是才高八斗,但出仕不算早,一生为官只有十二载,而任潍县(现之潍坊)父母官就七年,从此与潍县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至今仍被潍坊人津津乐道。
郑老先生虽是南方人,来到潍县后,却迅速适应了新环境,并逐渐爱上了这里。在潍县为官期间,不仅廉洁勤政,而且还善于诗、书、画的创作,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绘画传世作品和脍炙人口的优秀诗句。其中很多事写潍县的生活。在《怀潍县》中写道:“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形象地描写了当时人们在清明时节放飞风筝的情景,漫天如雪飞舞的风筝、嬉戏悠荡秋千的娇女以及满园追逐的蝴蝶,都表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司马光的英雄事迹有哪些?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陕州(今山西夏县)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经过19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元丰7年(1084年)完成了《资治通鉴》的通史巨著,内容以总结历史统治者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为主。
在政治上,司马光守旧,竭力反对神宗支持的王安石变法,长期辞官退居。
宋神宗死后,他被召入京,主持国政,废除了王安石变法的新政。
司马光死后被追封为温国公,葬于家乡夏县。入朝为官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幼年聪颖好学,尤喜《左氏春秋》,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他不仅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而且可以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
他好读书,求甚解,又有选择,他不喜佛、老,对历史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
庐江有哪些名人?
文翁(前156~前101) ,名党,字仲翁,西汉官吏。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汉末孙权部将,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出身士族,精音律,文武双全,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曾率兵破皖克浔阳、豫章、庐陵,镇守巴丘助策在江东创立孙吴政权。 伍乔 伍乔南唐庐江人,自幼入庐山国学,专诗文,作《庐山书送祝秀才还乡》诗云:“莫使蹉跎恋疏野,男儿酬志在当年”。《江南通志》、光绪《庐江县志》记,乔于国学苦节自励,一夕,见人掌自牖隙入,中有“读《易》”二字,遂取《易》读之,探索精微,迨数年,山下有僧夜梦伍乔星,旦入国学访得乔,勉之进取。后乔于南唐保大元年(943)以《八卦赋》中进士第一,元宗命石勒乔赋于国门。官歙州通判、考工员外郎。年70卒于官。诗多散佚,《全唐诗》仅录一卷。《庐州府志》记伍乔墓在庐江城南马厂岗,居民耕田得碑为验。其母墓为庐江柴埠渡南岗。 孙维祺 孙维祺字以介,号起山,清康熙庐江城关人。少聪颖。康熙庚午(1690)举人、辛未(1691)进士,历任直隶河间、涞水二县和县、由涞水解组归,优游山林,惟以著书自娱,选文不拘一体,因材造就,评语皆中肯,一时流播海内,其诗文、传说县内流传更多。著有《五经说文》、《廿一史临》、《三太史》、《四书印证》、《春秋大意》、《春秋》、《飞跃真言》等。 宛嘉祥明正德至万历时人,号白湖,庐江县东乡人。年少时家贫,嘉靖举人,在广信、临清任职。后为户部郎,贵州思南府知府,廉洁奉公,政绩卓著。 宛嘉祥年迈后,辞官回家,杜门谢客。县内如有大事,县官即登门请教。嘉靖四十二年(1563),总纂《庐江县志》,著有诗文干卷。 吴长庆 1833~1884,字筱轩,庐江县南乡沙湖山人。吴长庆好读书,爱人才,时称儒将。 丁汝昌1836.11.18~1895. 2.12 晚清北洋海军提督。字禹廷。庐江县石头镇丁家坎村人。早年参加太平军,后投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官至记名提督。 刘秉璋 1826~1905,字仲良,庐江县刘墩人。咸丰十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同治元年入淮军。后授江苏按察使、山西布政使(未到任)、江西布政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伟人的清廉故事绘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伟人的清廉故事绘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