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镇海楼的由来和传说?
福州镇海楼,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为了重建被元朝统治者毁掉的福州旧城,委派附马都尉王恭到福州重修府城。王恭勘察地形后,决定将整座城墙北跨屏山、南绕乌山、于山。王恭还在屏山之巅修建了重檐歇山顶的双层城楼,作为城正北的标志,要求城内其它几座城楼都照此修建,这座当时福州最高的建筑因此被称为"样楼"。
楼前右侧有七星罡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筑此楼以寓北斗之水厌火祥之意,保佑全城平安;楼以镇海名,工在楼意在海。镇海楼是福州古城的最高楼,为城正北的标志,并作为海船昏夜入城的标志,"样楼观海"曾是福州西湖外八景之一。明清以来,镇海楼除了作为历史名楼,还被作为"太平盛世"的象征,所以屡毁屡建,不绝于世。
福州镇海楼三仙姑什么来历?
镇海楼三仙姑是福州地区民间信仰保护神之一。为狐仙信仰。因其祖庙为福州屏山(越王山)上的镇海楼里,故称镇海楼三仙姑。
传说女娲炼石补天后,闲置了一百零八块五色石头。历经数万年至宋代,受日月精华锤炼的一百零八块石头幻化成一百零八只灵狐。一日,众灵狐外出觅食,只留下三只年纪稍大的雌狐守巢。此时,适逢闽清芹山白玉蟾白真人云游至此,在树下一块大石上歇脚。三雌狐见真人鹤发童颜,须髯飘拂,一派仙风道骨,气势非凡,连忙俯伏顿首。真人知其意,言道:“尔等欲拜吾为师修成正果,须答应吾一事:此后须带领姐妹多行善举,不为祸人间,好生修炼。
吾羽化之后,如尔等俱已炼成人形,自来度尔。”言讫,飘然而去。众灵狐在三狐带领下,终于在百年后炼得人形,互以姐妹相称话说明洪武初年的一日,三姐妹正在洞中修炼,忽见白真人驾云而至,传授三姐妹太乙刀圭火符之术和神霄雷法之后,取出《修真十书》,嘱曰:“吾所著修真十书系正一教真言,尔等学成后,可到福州城北越王山去,该处有当朝驸马王恭跨山而建镇海楼一座,尔等三人可以朱、白、刘三姓称之,到彼处享人间血食。”言毕,真人化风而去。
朱、白、刘三姐妹依白真人点化,设香位于屏山镇海楼,这就是镇海楼三仙姑的来历。因区分于《封神演义》中的云霄、琼霄、碧霄三位仙姑。故称镇海楼三仙姑。
福州镇海楼的人文历史价值?
福州镇海楼在鼓楼区屏山顶上。明初,福州时有海患,为 了防御倭寇的入侵,也为了城市的发展,明洪武四年(1371年)驸马都尉王恭负责砌筑石城,称为福州府城。建福州府城时,王恭先在屏山顶修建一座谯楼,高约20米,是当时福州最高的建筑物,成为城正北的标志,旧称样楼。登楼可远瞰闽江口乃至东海。过去海船夜航进闽江口,都以此楼为航标。因登楼可望见大海,所以又名镇海楼。当年样楼望海的情景还被列入福州西湖八景,载入《新修西湖志》。
明清以来,镇海楼除了作为历史名楼,还被作为“太平盛世”的象征,所以屡毁屡建,不绝于世。根据现在能查到的资料记载,从明洪武四年(1371年)算起,其间大约600年的时间里,历经沧桑,大修建九次也毁了九次。查其原因,三次是遭雷击、两次失火、一次被大风吹倒,两次原因不明倒塌,可能是年久失修。民国时期,还先后作为孙中山纪念馆和林森纪念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台湾敌机多次轰炸福州,为防止敌机将镇海楼作为轰炸的参照物,最终在1970年将破旧不堪的镇海楼拆除。
重建的镇海楼占地4200平方米,总高31.3米,宽43.5米。站上一楼,只见楼建气势雄伟,楼殿巨柱频立,楼边飞檐斗拱,楼中处处绘彩。高台四周围有雕刻细腻的石栏杆,遍饰祥云及莲花。凭栏俯瞰四周,眼前豁然开朗,福州城貌尽收眼底。
镇海楼是福州的“吉祥楼”,因为它保佑着福州城的安定。自从修建了镇海楼之后,每到台风季节,很多原本路径是直面登陆福州的台风,最后都是绕道而行。多个超强台风,没有对福州造成直接的威胁,福州都是安然无恙,于是便有了台风被这座楼“镇”住的说法,并在福州老百姓当中广泛流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屏山镇海楼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屏山镇海楼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