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政治背景?

“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倶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太史公所言黄老政治,内容凿实可信,历来未有太大争议,但若细察之,其所记内容之全面性则并非没有问题。

从上述材料来看,太史公的记叙虽对彼时黄老政治的因由、情状、成效皆有所涉及,但以对成效的叙述最为详尽,情状次之,而因由仅一带而过。考诸《史记》全文,《曹相国世家》亦有“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的记载论及汉室推行黄老政治的因由,然其论也不出“民心所向、顺应民意”之意。先秦时期具有爱民、重民思想的学说不在少数,这样的答案无法解释为何汉初统治者唯独选中了黄老学。兹事体大,史公却仅以只言片语归结之,实在难以让人心安。

司马迁对黄老政治因由的认识方式——即简单地认为这一覆盖全社会的施政方针主要是统治者听顺民意的结果,深刻地影响了学界对此问题的态度。

这一情况在近年来有所改变,不少学者已认识到汉初统治者作为古代中国军事集团不可能完全从庶民、国家利益出发制定国策,故而对这一问题产生了新的看法:或认为黄老政治是汉初统治者面对秦末动乱后的经济凋敝局面,吸取秦亡教训后所做的不得已选择,或将其兴起完全归因于刘邦个的决策,或认为黄老学说能够流行主要得益于儒、法两家在彼时的无力。

这些新的认识虽然摆脱了传统观点中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或忽视了汉初统治阶级的主动性而过分突出了其受动性,或对于汉初社会权力结构认知不足,或缺乏必要的社会史、政治史视角。

孔子说五恶原文及意思?

【原文】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1!吾语女2其故。人有恶者五,而++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3。

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 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以饰邪营4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是以,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止,周公诛管叔,太公诛华仕,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

此七子者,皆异世同心,不可不诛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忧矣。

【译文】孔子担任鲁国的代理宰相,上朝七天就诛杀了少正卯。他的学生进来问:“那个少正卯,是鲁国的名人,先生为政一开始就诛杀他,难道不会失去民心吗?”孔子说:“要辨别呀!我告诉你这其中的原因。

人有五种罪恶,而++不包括在内。第一种是心理通达但险恶,第二种是行为乖僻而坚定,第三种是言谈伪善而巧辩,第四种是只记得丑恶的而且很广博,第五种是顺从错误的而且还为其粉饰。

这五种罪恶只要人有其中一种,那就免不了君子的诛杀,而少正卯这五种罪恶都有。所以,他的巧辩之处足以聚徒成群,他的言谈足以粉饰邪恶迷惑大众,他的强词夺理足以使正确的变成错误的,这是小人中杰出的枭雄,不能不杀他。

所以,商汤王诛杀尹谐,周文王诛杀潘止,周公诛杀管叔,姜太公诛杀华仕,管仲诛杀付里乙,子产诛杀邓析、史付。这七个人,虽然不在同一世但心理是相同的,不能不诛杀。《诗经》上说:‘内心很忧愁,被那些小人所怨恨。小人们成群结党,真叫人担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于群世界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于群世界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汉初政治背景_孔子说五恶原文及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