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王蒙人物个性?
王蒙(1308一1385)元未明初时的画家,字叔明,号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王蒙能诗文,工书法,尤其擅长山水画,所作之画对明、清山水画影响很大,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
王蒙作画无数,代表作有《谷口春耕图》,《葛稚川移居名门》,《青卞隐居图》……等等,其中《谷口春耕图》又名《黄鹤草堂图》是王蒙隐居黄鹤山时见山民春耕景象创作作而成,这幅画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后人所见的只有王蒙的画,却没有见过王蒙的诗作,这与王蒙多舛的命运有关。
元未时,由于看不惯++的元代统治,王蒙弃官隐居于黄鹤山,后来农民起义军张士诚占据浙西时,被聘为官,为理问,长史。张士诚兵败后,王蒙又弃官再度隐居黄鹤山,隐居时长达三十年之久。
王蒙隐居其间,时常芒鞋竹杖,或漫步于山间小道,或坐观山岚氤氲,或读书不倦,或会友作画,过着清幽洒脱的生活,其间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后来朱元璋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大明王朝,王蒙又一次被聘为官,出任泰安(今山东)知州,由于热爱画作,期间经常出入宰相胡惟庸的府第,观赏画作,谈论画艺。
后来朱元璋怀疑胡惟庸谋反,将胡逮捕杀戮,王蒙也被作为反贼党羽,被捕入狱,最后冤死狱中,死后还是归葬于黄鹤山上。
元代宫廷绘画特点?
宫廷绘画,广义地说,是指围绕着封建帝王生活、行政而进行的绘画创作,以宫廷画家的创作为主体,亦包括帝王、后妃的画作,以及朝臣和地方官员向宫廷进献的画作。皇帝是宫廷绘画的组织者。宫廷绘画服务于皇家的政治纪实、军事记事、文化娱乐等宫廷活动,反映了皇家的审美意识,是历代杰出艺术家绘画才智的集中体现。
宫廷绘画除有一般的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外,还有许多表现宫廷生活、仪礼,外交、军事等的特殊内容,至元代,由于文人画家供职于宫中,渐渐将儒雅纵逸的文人画风带进内廷,给宫廷绘画艺术的审美意趣增添了一些个性化的笔墨。
元代绘画的发展突出在文人画,此时文人画家们进一步提出把书法归结到画法上。在元人的论画中,还流行着一种“士大夫工画者必工书,其画法即书法所在”的说法。对于文人画的另一个特点吴镇说:“画事为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明确道出了文人画就是文人读书弄翰的余事,同时要求文人画家要有文学修养
这个时期普遍地出现了诗、书、画三者巧妙结合的作品,使中国绘画艺术更富有文学气味,也更有民族风格特色。同时,元代取消了宫廷翰林图画院制度,宫廷绘画急剧衰落,文人绘画自然也就成为主流。
元四家艺术特点及成就?
元四家——指元代的四位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他们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元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四家既有各自的鲜明个性特点,又都具有元代山水画的时代风貌。
他们强调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状物寄情,属于典型的文人画,对明、清绘画影响巨大。 元代绘画以山水画为最盛,其创作思想、艺术追求、风格面貌均反映了画坛的主要倾向,影响后世也最深远。
元四家以他们各自的创新风格和简练超脱的艺术手法,把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代表了这一时期山水画发展的主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元代历史人物艺术形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元代历史人物艺术形象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