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杀赵卒的意思是什么?

"坑杀赵卒"是一个成语,源自中国历史上的故事。它的意思是指以欺骗、陷害等手段,残忍地杀害他人。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人用狡诈手段对待他人,不择手段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具有欺骗、残忍的负面含义。

它提醒人们要诚实守信,不要以不正当的手段伤害他人,同时也警示人们要警惕他人的陷害和欺骗。

坑杀赵卒主要内容和人物?

主要人物:秦国白起和赵国赵括。

内容: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虽熟读兵书但不会在实际作战中灵活应用。他的父亲赵奢就认定赵括不能带兵打仗,并预言说:“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带兵还罢了,如果真要让他带兵,使赵军破败的一定是赵括。

果然后来赵君(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不听相国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阻,执意以赵括取代名将廉颇统帅赵军,结果长平一战大败于秦国名将白起,四十万赵军士兵投降后全部被活埋,连同战场上被杀的,赵国一共死了四十五万将士,若不是魏国信陵君窃取虎符杀死魏国主将晋鄙从而调动魏军来救,赵国几乎因赵括而亡国。

白起真的坑杀了三十万赵卒吗?

史学界本身也一直存疑。不过首先一点白起嗜杀基本是肯定的,在记载王翦白起的《王翦白起列传》和记载廉颇李牧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四大名将唯有白起有记载是动辄斩首数万乃至数十万,因此其嗜杀不太会造假。不过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和之前相比人数确实太多,也有疑问,比如当时人口问题。

战国末期的赵国能否拥有四十万大军暂且不提,毕竟赵国处于中原地区。秦军要埋掉四十万人,需要多少兵力?这是多大的工程?要知道一直到三国时的蜀国坐拥蜀地天府之国也不过拥有十万军,秦军能否召集如此人数很值得怀疑。再加上现今考古的第一手资料也确实难以证明这出惨剧,以挖出几具史骨来证明太牵强。

从古至今,打仗都有一方收拾战场,尸体都是或烧或埋。史记里记载这一段也没有用“坑之”,而是用的耳朵旁加上那个亢字,今人说是通假字,到底是不是也无人知晓。再加上本来古代作战就喜欢好称多少多少人,秦国又是按人头算战功,史记虽说是春秋笔法但也难保有不符合史实之处,综合起来我觉得坑杀四十万实在有夸大嫌疑。不过我表示依然不喜欢白起这种片面追求杀人数量的将领,其临终之言值得三思啊。

史记白起坑杀原文?

原文摘录自:史记,卷73,列传13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故事之坑杀赵卒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故事之坑杀赵卒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坑杀赵卒主要内容和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之坑杀赵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