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嫁闺女习俗?

阆中民间出嫁风俗-开脸:结婚前一天,新娘要举行“花烛礼”,新娘要行加笄礼,用红绿丝线相互绞合,拔去新娘脸上汗毛,剪齐额发,修整眉毛,这叫“开面”。

一般由家庭女性长辈或儿女双全的妇女来给末出嫁女子出面,然后由一位全福人为其挽髻,其形如小饼状,即把髻挽成盘形,外用网子套上,横穿一别簮,髻中心插一朵银质或玉石小梅花,左右两边各插二枚红绿花簮,以示美观,显出已婚的标志。

挽髻礼信要拿“梳头馍馍”。新娘穿上嫁衣,向中堂,向父母、亲友磕头辞别。有的地方还流行婚后再拔一次脸上汗毛,称之曰“挽面”。而今新娘多以美容代之。

阆中古城的吉祥物?

阆中古喊的吉祥物就是门神,中国很多地方都有贴门神的民间习俗,与很多地方不同的是,阆中大街小巷的房门不是贴门神,而是“画”门神,手艺超群的画匠在门上画出各色门神,而这门神会与房屋同在。阆中门神十分普及,几乎凡有大院子的房门都有门神。“百事之根,皆出一门”。门神连系门内门外两个世界,门里是家园,门外是社稷。门里是修身齐家,门外是治国平天下。阆中画门神这种风俗流传久远,至今依然盛行。

阆中古城的由来和起源时代的资料?

阆中早期居民为賨人,于东汉的应劭(shào)在《风俗通》里《文选·蜀都赋》引注明确记载:“阆中有渝水,賨人居左右,锐气喜舞,高祖乐其猛锐,数观其舞,令乐府习之。”

阆中商周属梁州。春秋属充国。战国后期,巴国灭充国并从江州迁都于阆中。

秦置阆中县,隶属于巴郡。汉阆中为巴西郡治,张飞镇守7年。

东晋阆中为北巴西郡治。西魏阆中为隆州及盘龙郡治。

隋改阆中为阆内,为隆州治。大业三年,改隆州为巴西郡。

唐仍名阆中,为隆州治。五代及北宋、南宋,阆中均为阆州治。

明末清初四川设临时省会17年。顺治时期,四川临时省会设在阆中10余年。

民国元年(1912年),在阆中设川北宣慰使署。

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川北观察使署。

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川北道署,不久改为嘉陵道署,移治南充。

1949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接管阆中。

1950年1月8日,成立阆中县人民政府。

1993年8月,阆中被列为省直辖市,由南充市代管。

2013年9月,阆中古城旅游区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春节文化的发源地是哪儿?

春节起源地是中国殷商时期安阳。

据史书记载,关于春节的起源说法诸多,有说“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安阳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腊祭)。

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和我国一个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有关,这就是春节文化发源地-四川阆中古城。

阆中古城是春节文化发源地的“传闻”由来已久,似乎没有一个定论。而在2020年1月4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20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各路专家敲定了阆中人落下闳是春节文化的“专利人”,也确认了四川阆中古城是春节的故乡,算是官宣了一把,终于给阆中古城"正名"了一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阆中的春节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阆中的春节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阆中嫁闺女习俗_阆中古城的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