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岭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中国古人称之为葱岭地方包含了现在帕米尔高原,但不仅限于帕米尔高原,还含有天山南脉、瓦罕走廊及南部兴都库什山、喀刺昆仑山山结部分,也就是现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整个西部山体,从阿克苏地区温宿、乌什县以西直到喀什地区莎车、叶城县西南山区。将葱岭与帕米尓高原简单等同是不正确的,葱岭概念覆盖范围大的多。
瓦罕走廊历史归属?
历史上,瓦罕走廊是南线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中亚文明、波斯文明和欧洲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公元747年,唐朝大将高仙芝率二万余人,翻越气候恶劣,平均海拔4000米-7700米的葱岭(帕米尔高原),灭大小勃律国,重新打通丝绸之路,使得整个葱岭地区皆为唐朝领土。这是这一地区归属华夏的最早记录。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内乱不休,逐渐衰落。瓦罕走廊所属的帕米尔地区在+++帝国和吐蕃之间反复。
后来该地区的政权也经常向中原帝国朝贡。19世纪末,由于俄罗斯帝国的侵略扩张,中俄两国曾在包括瓦罕走廊在内的整个帕米尔高原发生争端。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曾派少量部队在帕米尔高原建立了哨所。到1893年所有周边国家和英俄都看出清兵不可能在色勒库尔山脉以西立足,于是俄英签了一个条约把这部分帕米尔高原瓜分了,其中瓦罕走廊就划给阿富汗作为俄英之间的缓冲区。中国最后只勉强保存了塔敦巴什这一段的帕米尔高原,这就是我国新疆今天与塔吉克斯坦交界以及与阿富汗瓦罕走廊交界的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新疆地区的地名叫什么?
新疆一名来自清朝,主要是指玉门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南,里海以东的广大区域,1821年正式命名为新疆,含义是“去而复归的疆土”,而不是“新开辟的疆土”,1884年正式建省。
在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之前,新疆在中国史书上没有记载。
根据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等史料记载以及考古资料分析,大致在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新疆地区逐步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过渡。各种资料都清楚地显示: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再到铁器时代,一直至秦汉之纪,已有很多部落、民族在西域各地游牧聚居,繁衍生息,例如天山北部地区的塞人、羌、大月氏(音支zhi)和乌孙人,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以畜牧业为主,故被称之为“行国”;在天山以南、昆仑由以北租葱岭以东地区,则居住生活着许多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居民和部落集团,人们将他们称之为“城郭诸国”。《汉书·西域传》中所谓的“西域三十六国”主要是指这些“城郭诸国”。
上述的所谓“行国”或“城郭诸国”与我们现代具有严格的组织机构与政治意义的国家是俨然不同的,只能是一些以绿洲或草原地域,为单元的地方或民族名称,是我国古代某些部族或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以生产为单位的某种生存方式。例如“城郭诸国”中,最小的单桓“国”,只有 27户,194口人,充其量只是一个环绿洲而聚居的村庄而已。至于那些游牧民族的“行国”,逐水草而行,连固定的疆域都没有。不仅如此,当时这些‘西域诸国”,如同史书所言:“各存君长,兵众分弱,无所统一。”因此,秦汉以前,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发展条件的限制,新疆从来就没有过由某一部族或民族建立的统一的所谓地方政权组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葱岭地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葱岭地区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