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首著名民乐合奏曲有哪些?

中国十首著名民乐合奏曲是:

一.《金蛇狂舞》新媒体时代

1934年聂耳网娱智信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搜索引擎营销》整理改编,并亲自指社交网络明朗热情,乐曲配以激病毒营销朗热情,乐曲配以激越的锣鼓,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

二、《翻身的日子》 朱践耳创作于1952年。

三、《瑶族舞曲》 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的同名管弦乐曲改编,乐曲生动的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四、《喜洋洋》 刘明源创作于1958年。全曲共分三段,是ABA结构。A主题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B主题根据山西民歌《碾糕面》改编。

五、《花好月圆》 彭修文根据黄贻钧同名管弦乐曲改编,是一首采用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轻音乐作品。

六、《丰收锣鼓》 彭修文、尹开先创作于1964年。

七、《彩云追月》

1932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主任时,同聂耳一起为百代国乐队写了一批民族管弦乐曲灌制唱片。《彩云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创作于1935年。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

八、《翠湖春晓》 聂耳1934年创作。

九、《将军得胜令》 杨仲儒、徐振远根据民间流行的同名吹打乐曲整理改编而成。流星于浙江省奉化地区。

十、《蜀宫夜宴》 朱舟、俞抒和高为杰于1980年写成。

丝竹合奏曲的是我国古代哪首名曲?

丝竹合奏曲是我国古代的古琴名曲《流水》。《流水》是一首琴曲,描绘了流水的柔和、悠远和自由,是古琴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丝竹合奏曲指的是古琴与其他梆笛、古筝等乐器的合奏形式,古代宫廷乐队常会演奏这种形式的曲目。

1:1923年上海大同乐会会员柳尧章和郑觐文将此曲改编成丝竹合奏曲,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2:春江花月夜》源于《夕阳箫鼓》琵琶古曲,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和《浔阳曲》等。

我国的民间器乐独奏和合奏音乐是各分为哪三类的?

独奏器乐按演奏乐器分类,在吹、拉、弹、打四类乐曲中,吹、拉、弹三类乐器大多可独奏。打击乐器独奏很少,多用于合奏之中。

合奏乐器一般按乐器编制可分为丝竹合奏乐、吹打合奏乐、重奏乐、合奏乐四类

我国有哪些拉弦乐器?

  主要有8个!

  1:二胡

  (1) 二胡的由来:

  二胡又名胡琴或南胡,由胡琴发展而成,是中国民族乐器中历史悠久,流行普遍并具有代表性的拉弦乐,早在唐朝,其前身以竹片为弓,称为嵇琴,有"竹引嵇琴人,花邀载酒过"的记载。宋朝的《乐书》称之为奚琴,有:"奚琴本胡乐也"的记载。而我们从唐代所绘的画卷里便可以看到,当时的奚琴与今天的二胡构造已经基本一致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说的"马尾胡琴随汉车,曲中犹自怨单于",是以马尾为弓的胡琴。明清时,随着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的发展,胡琴在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中,逐渐形成了二胡,板胡,京胡,坠胡,粤胡等拉弦乐器。"五四"时期杰出的作曲家、演奏家和革新家刘天华先生,设计了新规格的二胡,固定了定弦法则,首次创作出十二首二胡独奏曲和四十七首练习曲等作品,把处于民间状态的二胡趋于规范化,并使之进入高等学府的课堂,开创了二胡演奏艺术发展的新阶段。

  (2)二胡的组成结构:

  二胡的构造分琴筒、琴杆、轸子、千金、弓等部分。张弦二根,竹弓,大多用五度定弦,弓夹在两弦中拉奏,琴筒用木或竹制成,上蒙蛇皮。音色柔和、优美。表现力丰富,擅长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亦可演奏技巧很高的华彩性乐段。二胡不但用于声乐的伴奏和器乐合奏,在二十年代就已发展成独奏乐器。解放后,对二胡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将丝弦改为钢丝弦,扩大了音量。

  (2) 二胡的演奏形式:

  二胡音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悲时犹如杜鹃啼血,烈时好似万马奔腾,其哀婉刚毅无所不能的表现力受到很多人喜爱。它是我国最接近人声,最具有表现力的拉弦乐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器乐合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器乐合奏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丝竹合奏曲的是我国古代哪首名曲,中国历史上的器乐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