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阿炳的故事?
阿炳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3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
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
阿炳现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阿炳的一生如戏剧般充满情节的跌宕。据说他生平唯一留存下来的影像,只有一张日伪统治无锡时期“良民证”上的标准照。相片里那个带着盲人眼镜,形容枯瘦的中年人,在一顶破毡帽下面的面孔,透着生活的艰难和沧桑。
也许命运给阿炳的磨难,正是成就他那些动人心魄乐曲的缘由。这个华清和的私生子,生来就被剥夺了家庭慈爱的权利。当他的生母无奈地以结束自己的生命来抵抗世俗的歧视,这个孩子性格中一些隐秘的部分已经可见端倪。
在外寄养几年的少年回归生父华清和的身边,他的眼光所见之处,也许有更多的是不解的疑惑。从资料中知道,他是叫着“师傅”来到当道士的父亲身旁。华清和自号雪梅,精通各种乐器。阿炳勤学苦练,不久就熟练地掌握了二胡、三弦、琵琶和笛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
此刻阿炳还当自己只是个蒙受好心人照料的孤儿。然而当他长到21岁时,阿炳突然在华清和因病去世前明白了自己的身世。
阿炳的悲惨故事?
阿炳本名华彦钧。1893年8月17日,母亲与道士珠胎暗结,生下了他。父亲是雷尊殿的道士华清和,母亲则是一个寡妇。实际上,阿炳是两人偷情所生。
在那个封建年代,私生子的身份根本见不得光。所以从出生开始,阿炳就不知道父母是谁,早年住在一个远房亲戚的家里。直到8岁那年,阿炳才被父亲接回道观,当了一名小道士。
在道家法事中,要用到各种乐器,父亲就让阿炳努力学习。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渐渐地,阿炳竟然精通了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在当地小有名气。
1914年,阿炳21岁。那一年,华清和病重在床榻,自觉时日无多,便告诉了阿炳的身世。他这才知道,原来一直疼爱自己的师傅,就是他的亲生父亲。
料理好父亲的丧事后,阿炳开始接过父亲的衣钵,成为了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从此以后,阿炳开始沉浸在吃喝嫖赌的生活中,渐渐迷失了自我。
在各种不良习惯的影响下,阿炳年纪轻轻,就被掏空了身子。1927年,阿炳又因梅毒导致双眼失明,成了半个废人。后来,堂兄将他赶出了道观,从此四处流浪。
从此,幽静的无锡街道上,就多了一个手拉二胡、眼戴墨镜的瞎子。每当行人路过,都会被他哀怨悠长的二胡声所吸引。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但都沉醉在他高超的技艺中,难以自拔。
1939年,阿炳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彩娣结婚,这多少抚慰了他坎坷的人生。
1950年,这一年,阿炳57岁。后来,他邻居的孩子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有一次,杨荫浏教授听到了他拉的二胡,顿时惊为天人。于是就来找阿炳录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二胡历史故事简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二胡历史故事简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