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驴肉和河间驴肉哪个历史悠久?

徐水小驴肉在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即闻名于世。

而漕河驴肉火烧的发祥地为保定市徐水县漕河镇,历史悠久。相传,宋代时漕河码头有漕帮和盐帮两个帮会。漕帮以运粮为业,盐帮以运盐为业。双方为称霸码头,时常大动干戈,最终以漕帮大胜收局。漕帮俘获盐帮驮货的毛驴无法处理,便宰杀炖煮,设庆功宴;再将肉夹在当地打制的火烧内吃,更有滋味。自此,漕河驴肉兴起。

而河间驴肉火烧的出场则披上了一抹民间传说的色彩。

根据传说,又是因为乾隆爷下江南,半夜肚子饿了,没得吃。太监出门找半天,奉上驴肉火烧,乾隆爷大喜,又是写诗,又是题字。

全中国已经有无数的小吃套用了这个故事模板,是真是假,您自己心里有数就成。

不过,河间的大火烧确实出名。河间有句俗语:“常赶集还怕看不见卖大火烧的”。可以看出大火烧在当地人生活中的地位。而清代以后,华北人吃驴肉也越来越多,“大火烧夹驴肉”这种吃法,很自然地就流行起来了。

1939年春齐会镇战斗的背景?

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和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部队一部在河北省河间县齐会地区对进犯日军实施的外线速决的进攻战。

1939年1月,第120师主力从晋西北挺进冀中平原后,与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协同作战,连续挫败日军三次围攻。4月18日,师部率独立第2旅转移至河间东北坞家村、卧佛堂、齐会、郭官屯地区,与独立第1旅会合,休整待机。

齐会战斗,日寇的“精锐”部队吉田大队几乎被我彻底消灭,这一仗轰动了冀中平原,极大地鼓舞了冀中军民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胜利信心,平原人民的游击战争如火如荼地到处开展起来。老乡们见了就说:“怪不得你们师长叫贺龙,你们打起仗来,村里村外,房上房下,真象生龙活虎一样。”

在这次战斗中,我军的英勇杀敌精神,感动得参加战地医疗队的白求恩大夫,称赞不已。当时,他在离火线五华里的屯庄小庙里,积极抢救了百余名伤员的生命。

一二〇师在冀中期间(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一九三九年八月),在冀中区军政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同冀中军民团结一致,共同圆满地完成了中央军委给予的巩固冀中、帮助三纵队和扩大部队的三项任务。

一二〇师为执行这些任务,在三纵队支援下,共同作战一百一十六次,消灭日寇四千九百人。一二〇师主力一部到冀中后,由六千三百人扩大到二万一千人。三纵队遵循毛主席的建军思想和建军原则进行整顿之后也扩大了,已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

窦尔敦盗御马的故事讲解?

窦尔敦盗御马的故事

1939年春齐会镇战斗的背景,河间县历史故事介绍 - 华夏历史

窦尔敦其实是清朝初期人物,其父是李自成部下一名小将,后来窦尔敦成为绿林豪侠,喜欢打抱不平,经常率领部下对抗清兵,他最出名的事迹就是盗御马。其实那匹马不是皇帝所乘,乃是梁九公乘坐了康熙御赐的骏马去围猎,窦尔敦得知后,下山偷了那匹骏马。

当然,窦尔敦的事迹很多,今天说个“窦尔敦救女杀僧”的故事。

窦尔敦坐据某大山中,劫掠过往客商。这一天,他在山上看到一个客商骑着马路过,那匹马很不错,于是他施展轻功,跟在后面,试图把马给抢来。

商人看到后面有人追踪自己,近了一看,认出来是窦尔敦。他知道窦尔敦是大盗,喜欢骏马,也会劫掠银子,于是不断拍马加鞭,快速往前跑。窦尔敦紧追不舍,他仗着轻功好,没有骑马。

1939年春齐会镇战斗的背景,河间县历史故事介绍 - 华夏历史

天快黑了,商人来到一座庙跟前,没办法他只能投宿在寺庙里。他敲了敲门,开门的和尚长得凶神恶煞,看到商人包裹很重,露出诡异的笑容,然后让商人进去了。

窦尔敦追到寺庙,也敲了敲门,看到和尚不像好人,本想离开,但一想到商人可能会有危险,于是他也进了寺庙。

这里的和尚确实不是善人,他们吃喝玩乐样样精通,还从附近劫掠了几十名漂亮的妇女,夜夜玷污,逼着女人陪他们喝酒,给他们跳舞。

和尚似乎看出来了窦尔敦在追赶商人,于是特意让他们住在一间房子里,然后走了。窦尔敦一看对方不是善茬,本领似乎很高,没有贸然反驳;商人也没有武艺,只能乖乖听从安排。和尚走后,窦尔敦悄悄出去,已经找不到和尚了,他想去打开大门,让商人离开,但大门已经被锁死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间县历史故事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河间县历史故事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1939年春齐会镇战斗的背景,河间县历史故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