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点灯风俗?
开灯礼一般是在新年初几由宗族或庙堂择吉日统一举行,行礼当日添丁人家要备酒肉拜祖先,向祖先“秉告”添丁之事,还要为新丁按世系字辈起名字。村中要在庙堂举行隆重的仪式,为全村新添丁的人家“开灯”,宰猪杀鸡敬拜,向列祖列宗报上新丁名字,自此新丁列入族谱,可以参与分猪肉、分田地。村中还要在庙堂挂上几盏大灯笼,称为“开灯”。
灯笼一般都是竹扎纸粘的1米多高的八角形宫灯,纸上描花画红,贴上吉祥图案的彩色剪纸,里面吊装一个盛满花生油的小碟,作点灯发光之用,使得彩灯光影璀璨,煞是好看。灯下还用红线吊着一个小灯坠,灯坠由红纸包一个两头尖尖的番薯,或者红枣、慈菇、花生,或者一封状元糕或者一块砖头等重物做成。尖尖的番薯、有蒂的慈菇寓意生男丁和有“仕气”, 红枣、花生暗示早生贵子,状元糕寓意事事高就,另外灯坠还可以起稳定灯笼的作用。
同时添丁人家也要在自家的厅堂上悬挂比庙里小一点的宫灯,以示添丁,油灯还要不断添油,以免灯灭。有的地方一家人添一个男丁的只在门口挂一盏灯,也有的地方挂两盏,有的地方一家人添两个男丁会在门口挂三盏灯。
添丁人家开灯日一般都摆开灯酒来庆贺,富裕或大户人家还会大摆筵席,开数台或数十台宴请族人和亲朋好友。开灯酒上要抱小宝宝与大家见面,公布小宝宝的名字,接受宾客的祝贺,有的亲友还给小宝宝送上“红包”,恭祝小宝宝快高长大,成人长进,出人头地。有些人家添丁的翌年不一定摆酒,待到若干年甚至数十年后再择吉日摆开灯酒。
吴川风俗习惯的作文?
自古以来,吴川文化就比较活跃,人文蔚盛,是驰名古今的文化之乡,有许多具有浓郁乡土滋味的民间文艺活动。其中吴川梅菉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素有“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其艺术项目丰富多彩,如:舞狮子、舞火龙、粤剧、泥塑、飘色、花桥等等。这些文化活动为各种节目增添了热闹,使男女老少笑逐颜开,情趣无限。其中元宵节是吴川梅菉镇最热闹的一天。在众多的节目当中游花桥、看飘色和观泥塑被誉为梅菉元宵节“三绝”。近年来吴川梅菉“三绝”多次上广东电视屏幕,乃至中央电视台,相当一部分还被国外友人摄入镜头。
始于清代的“吴川飘色”,堪称南国民间艺术的一株绚丽的奇葩。飘色是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色板”,色板上装饰着固定姿势的人物,这些人物一般由2至6岁左右的儿童乔装打扮,给予人们一种神秘感。这些人物形象普遍是按戏剧人物艺术造型设计、打扮的。其内容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现代题材。一板飘色往往就像一座流动的小舞台表现着出色的特写镜头。人们通过观看五花八门的飘色,将得到一种无法形容的艺术享受。因“飘色”深受中外观众赞赏,所以被西方观赏家们赞誉为“东方的隐蔽艺术”。
观泥塑是梅菉镇观度元宵的一种传艺术,在元宵佳节,梅菉镇的大街小巷都设棚,展出像真人一般大小的泥塑。这些泥塑内容,多取材于传统戏曲、神话故事和喜庆风俗的片断。如:《三顾草庐》、《木兰从军》、《岳飞报国》等。梅菉的泥塑已有近千年历史。泥塑肖像线条流畅,塑工精细,形神兼备,表情细腻逼真,色彩浓淡相宜,是颇为精美的艺术品,深受观众欢迎。梅菉的闹泥塑远近闻名,因而赢得了“泥塑之乡”的美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吴川春节有什么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吴川春节有什么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