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历史背景?

始建于唐朝

大足石刻(The Dazu Rock Carvings),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北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城北1.5公里的北山。北山摩崖造像长约三百多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造像最初开凿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至南宋1162年完成,历时250多年。现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

大足石刻名称由来?

大足石刻最早从公元650年开始开凿,最早的石像为尖山子摩崖造像,而之后的200多年时间内仅新开凿圣水寺摩崖造像一处。但是在公元885年昌州迁治大足后,大足石刻迎来历史山的兴起,当时的静南军节度使韦君靖,开始被北山凿造佛像,此后州,县之中的百姓以及官吏纷纷相仿跟风开始凿造佛像。而之后的几百年期间,也就是在公元1252年,大足石刻分别凿造佛教、道教和“三教”造像区34处,其中佛教的占比最大。

此间的300多年大足时刻基本完成了主题的雕刻,而后世只是在这基本上进行修补。而整个大足石刻最为精美的雕刻区域,就要属于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其完美的体现了,我国9世纪到13世纪这个阶段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是世界的最高水平,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座伟大丰碑。

大足因为有许多著名的雕刻石像而命名,例如千手观音,佛像都雕刻在陡峭的石头上吸引了大批大批的观光游客而成为了世界旅游景点……这些石雕都是由人一个一个的雕刻在石头上的,都是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汗水的结晶,展现了大足独特的美

大足石刻的背景和意义?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大足石刻始于晚唐,历经五代而盛于两宋,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忧秀代表。石窟多达76处,共有造像6万余躯,石刻铭文10万余字,总称大足石刻。其中,尤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山摩崖石刻最集中。

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达到高度统一。

大足石刻开凿于什么时候?

始凿于初唐(公元7世纪中叶)。

大足石刻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公元649年),历经晚唐、五代(公元907~959年),盛于两宋(公元960~1278年),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足石刻建立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足石刻建立的历史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大足石刻名称由来,大足石刻建立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