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蒸灯的典故由来?

正月十五点灯的活动起源于汉代,那个时候这一天还不是元宵节。因为汉代汉文帝信奉佛教,佛教的信徒在正月十五的时候有点灯照亮佛塔,以此敬拜佛祖的做法。汉文帝作为佛教信徒就下令,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全国.上下都点灯敬佛。

这个做法持续了汉文帝当政的整个时期,后世也就养成了这个习惯。到了后来正月十五被正式定为了元宵节,观灯的习惯逐渐演变成了一个习俗。

点灯可以增添节日气氛,因为灯可以照亮黑夜,给人带来安全感,所以古人点灯还有祈求平安的意思。

正月十五扔火把来历?

元宵节的起源很古老,源于远古人类在过节时以火把驱邪。这个节要祭祀天神,由于是夜里进行,自然要打着火把,后来就逐渐演变为元宵节了。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这一节日习俗。

元宵节赏灯始于东汉的汉明帝时期。因为汉明帝提倡佛法,恰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蔡愔称印度摩揭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于是下令正月十五的夜晚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流传下来。

汉代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扩展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此外,关于元宵节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说是起源于火把节。汉代的民众习惯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这种习俗自隋代、唐代、宋代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的人数以万计,活动从第一天黄昏开始,直至第二天天黑才结束。

直到现代,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一些传说。

据传,汉文帝在元月十五平定了“诸吕之乱”,因此就将这一天定为元宵节。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的残暴,因而敢怒不敢言。

正月十五烤火的由来?

烤火是一种民间习俗,有着“烤火祛病,家道兴旺”的说法。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会在正月十六这一天早早的烧起火堆,然后很多人围坐在火堆旁一起烤火。

据说这时候烤火会祛除百病、烧掉霉运,来年全家都会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这是一种对于生活质朴的祝愿。

正月十五点灯盏的来历?

平凉正月十五点灯盏的习俗是什么

  在甘肃平凉,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特色的习俗叫做点灯盏。

  点“灯盏”是农家过元宵祭神的一种形式,意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灯盏,是用荞麦面或玉米面做成的形似酒盅的馒头。它的边缘做成不同的尖角,中间凹陷。蒸熟后在其内添满香油,中间插灯芯点燃。

  正月十五,各家用糜面或荞面捏制成各种动物形状且能盛一定数量的清油的面灯, 蒸熟后,倒进清油,以棉花搓成捻子备燃。天黑前,将面灯放置室内或装在灯笼里挂在屋外各处,点亮后举目皆是灯光,等油燃尽时看谁的灯花大,说明谁的好运多。

  这荞面灯盏是正月十四到十六之间家家都做的一种面点,寓意是祈求一家人这一年吉祥如意、圆圆满满。天黑后,各家就会把做好的灯盏拿到院中,诚心地点燃,再看着灯一点一点弱下去,直到熄灭,再分给家人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正月十五民间习俗起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正月十五民间习俗起源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正月十五蒸灯的典故由来 正月十五民间习俗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