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砍竹子的典故?
齐景公让人种了一片竹子,下令让官吏小心守护着。有一天,景公外出,路过这片竹子,看到有人在砍竹子。景公下令驾车的策马追赶,终于把这个人抓到了。景公让人把他关了起来,打算治他的罪。
晏子得知了这件事,就来见景公,他假装不知道这件事,故意问点儿别的:“大王是否听说过我们的先君丁公的事?”
景公说:“丁公的什么事啊?说给我听听。”
晏子说:“丁公当年讨伐曲沃的时候,仗打胜了,占领了曲沃。丁公下令让老百姓留下财物从城里出来。丁公亲自站在城上察看。有一个人用车拉着死人要出城,丁公觉得奇怪,就派人去盘查,结果发现车里藏着不少财宝。盘查的官员要把这个想夹带财宝出城的人杀了,然后没收这些财宝。丁公就告诉他:“我们用武力迫使曲沃投降,又仗着人多敛财已经是不仁了。况且我听人说当君王的应当宽大为怀,慈爱百姓,不能随意杀人,还是把他放了吧!”
说完这些话,晏子就退了出来。
景公知道晏子是拿这件事在劝戒自己,转念一想也觉得晏子说得有道理,于是就下令把那个砍竹子的人放了。
砍竹子的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故事《砍竹子》,讲述了一个年轻人为了寻找真理,不断砍倒竹子,却发现每次砍倒后竹子又会重新长出来。这个典故寓意着人们在追求知识和智慧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努力和坚持,永不放弃。
它告诉我们,成功需要付出持久的努力和坚韧的毅力,只有不断砍倒竹子,才能最终达到目标。这个典故也成为了鼓励人们勇往直前、不畏困难的象征。
竹字的来源与故事?
1、竹字是象形字。甲骨文的“竹”字左右像两个竹枝,竹枝的下方各有三片竹叶。战国文字的“竹”字,竹叶符号由甲骨文的下方移到了竹竿形状的上方,形似两支并排的竹子。战国金文下面还多出两个小横,有人解释这两横为竹子整齐并排的样子,有人解释为泥土。小篆的形体只沿袭了金文的主要部件,即两个竹枝并排的形体。隶书以及楷书都进行了笔画的规整,但大致还能看出竹子的形体。
竹子的由来
相传,古时凡间没有竹子的,竹子只生长在王母娘娘的御花园中。竹子受仙霖甘露浇灌,长得俊秀挺拔。神仙们都十分喜爱仙竹,特别是王母娘娘,更是宠爱有加。她命侍女朝霞仙子照料仙竹,朝霞仙子对仙竹也喜欢万分,每天都悉心呵护。仙竹仿佛也懂她的心思,只要朝霞仙子从旁经过,便招展身姿,向她致意问好
山竹子和铁匠的故事?
山竹子和她的老父亲走进屋子歇息,年轻的铁匠守卫在门口。可是神通广大的月神把阴森森的银光照到铁匠身上,铁匠立即睡着了。深夜,月神派她的喽罗要来把山竹子带走。喽罗们腾云驾雾飞向茅屋。他们轻易地打开了紧闭着的大门,闯入了山竹子的家。
山竹子从梦中惊醒,倔强他说:
“我不回月宫,我要留在地面上,和铁匠在一起,决不分离。”
月神的喽罗,拿出一个精美的盒子,狡猾他说:“仁慈的月神答应让你们结婚了,你看,这是月神送的贺礼。”
他们把盒子打开,里面有一件银光闪闪的衣裳,比皇后的盛装还漂亮。
山竹子轻信了这些鬼话,放心地穿上了这件美丽的衣裳。
结果中计了,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衣裳,而是一件魔衣。谁穿上它,就立即会忘却往事。只有大阳的光芒才能解除它的魔力。
山竹子一穿上魔衣,就忘记了她的老父亲,也忘记了心爱的铁匠。
月神派来的喽罗,让山竹子坐在云朵上,离开了地面,向广阔的天空飞升。
就在这一瞬间,铁匠醒来了,他跑进屋里,屋里只剩下老工匠,不见了山竹子。
铁匠慌忙跑出门来,抬头看了看,有一朵云正离开地面,慢慢向天空飞升。他立即明白了,山竹子让月神派来的喽罗带走愤怒的铁匠拿着铁锤,紧追在云朵后面,他追了好几个钟头,还是没有追上。正在这时,那朵云停在一座高山的峰顶,铁匠快步登上山顶大叫:“山竹子,山竹子!我救你来了!”
但是,那朵云又飞起来了,飞快地飞向月宫。铁匠无可奈何,悲痛欲绝。
他绝望地用铁锤猛击山头,发泄心头的愤怒。山头裂开了,从裂缝里喷出冲天的火焰,直向云彩烧去。云彩被火饶着了,月神的喽罗们全被烧死了,只有山竹子平安无事,魔衣保护着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和竹子有关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和竹子有关的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