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和对联?
一、谐音诗:
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竹枝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
二、谐音对联。
1.莲(连)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2.身居宝塔,眼望孔明(诸葛亮),怨江围(姜维)实难旅步(吕布)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曹操),恨关羽(关羽)不得张飞(张飞)
3.两舟竞渡,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攀哙)
百管争鸣,笛清(狄青)难比萧和(萧何)
6.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7.孔子生於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
清风满地难容我
明月何时再照人
上联:「清」暗寓清朝统治。
下联:「明月」怀念明代。
檐下蜘蛛一腔丝意
庭前蚯蚓满腹泥心
上联:「丝」谐「私」。
下联:「泥」谐「疑」,方言读音。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的这句诗就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
丝 谐音思,本意指春蚕到生命将尽,吐丝才尽,其深意是以春蚕为喻写相思绵绵,写至死不渝的爱情。
谐音双关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使得中国文字极富有内涵,极富有联想力。不仅在诗歌对联中常见,在生活中广告中也常见。
谐音对联歇后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 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缺衣少食。该对联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横批缺衣少食,利用数字谐音,表达了家里很穷,缺衣少食的含义。
2. 上联:因荷而得藕,下联:有杏不须梅。该对联利用谐音,荷谐音何,藕谐音偶,杏谐音幸,梅谐音媒,表达了因为什么而得到配偶,有幸不需要媒的意思。
3. 歇后语: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该歇后语利用谐音,输和书谐音,表达了孔夫子搬家都是书的含义。
4. 歇后语: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该歇后语利用谐音,无和吴谐音,表达了梁山泊的军师没有用的含义。
这些谐音对联歇后语利用汉字的谐音特点,表达了一种幽默、诙谐的语义,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
带有谐音的对联,有哪些?
一、上联:/民/国万税;下联:天下太贫!由“万岁”仿出“万税”,由“太平”仿出“太贫”,此联深刻揭露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黑暗。二、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该联上联中的“一”字,下联中的“十”字和横批中的“东西”二字都被隐去,真正的寓意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此联影射出某家生活的穷困潦倒。三、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下联:书临汉帖翰林书。这里“上”与“尚”、“荷”与“和”,“临”与“林”、“汉”与“翰”都是谐音,所以上下联不论顺读、倒读,字音都一样,可称“绝对”。
谐音对联三副?
1. 鹿饮太湖水,虎啸长江岸。
2. 金鸡报晓晨,玉树朝东升。
3. 燕舞莺啼春,蝶飞花落时。
这三副谐音对联通过音韵的巧妙组合,使得两句对仗的词语在读音上非常相似,达到了押韵的效果。这样的对联在表达上更富有韵味,使得整体的语言更加优美和有趣。通过这样的对联,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乐趣,同时也展示了中华文化中对音韵的独特追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人物谐音对联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人物谐音对联大全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