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古董是国家的文物?
1.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是商朝后期青铜器铸品,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是商王祭祀母亲的青铜重器。 后母戊鼎呈长方形,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身雷纹为地,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雄伟庄严,工艺精巧,反映了商朝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后母戊鼎,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承载了数千年的悠悠岁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2.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是件雄伟瑰丽的文物,被誉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也是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战国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是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曾侯乙编钟,名气之大,大家都很熟悉了。曾侯乙是曾国的国君,名字也是因此命名,曾国大家可能就不太了解了。曾国是周代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是周天子分封给南宫氏南宫括后代的封国,南宫括《封神演义》中的南宫适。曾国在史书又称为随国,还有个著名的宝物,就是随侯珠。曾国在历史上就是个小国,没有战国七雄出名,最后被秦朝统一。曾国最出名就是曾侯乙出土的文物,出土文物中最出名的曾侯乙编钟了。
中国文物介绍?
西周利簋:武王伐纣亲历记
九大镇国之宝
1976年在陕西临潼出土的利簋,内壁铭文明确记载“武王征商”之役发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岁”星正当中天。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实施过程中,碳14测年专家用西周初年遗存中出土的炭样作了测年,给出武王伐纣之役发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的年代范围;天文学家依据铭中所记“甲子”日“岁”(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参照《国语·周语下》记载的天象记录,计算出武王伐纣的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由此,古代史上这一著名的战役有了一个绝对年代;它为商周两代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据。一件不大的铜器,以它不多的文字,为破解上古史中一个重要的疑案作出贡献,足见其弥足珍贵。利簋无疑是一件国宝重器!
中国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存最有代表性的是什么?
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年代为中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遗留下的村落遗址,已有6000-6700多年历史。1953年春,西北文物清理队在西安东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发现了半坡遗址;同年9月,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
2、姜寨遗址,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遗存为主的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临河北岸。1972~1979年发掘。发现半坡类型(母系氏族公社)的原始聚落遗迹。半坡类型的年代为公元前4600~前4400年。
中国原始社会文化遗存只有代表性的应该是河姆渡遗址,它是我国长江流域一处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遗址保存完好,内涵丰富,以发达的耜耕稻作农业、高超的干栏式建筑、独特的制陶技术为文化特征,真实地反映了7000年前长江流域繁荣的史前文明。
它的发现和发掘动摇了中华远古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一元论,有力地证明了长江同样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中的文物遗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中的文物遗存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