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红色故事有哪些?

1、《香火不断的“红军坟”——群众自发祭拜74载》:驻城郊桑木垭的前哨连有一位不满20岁的女卫生员,当时当地流行伤寒病,群众死亡很多,她走村串巷给老百姓看病、送药、++,一天有位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哭着跑来哀求,请她到远离驻地十多里的地方为其父母看病,她不顾疲劳,冒雨来到病人家中,给病人服药、++,直到次日患者脱险才返回驻地。不料,连队已受命出发,连长给她留了一张字条,要她回来后向桐梓方向追赶部队。她见字条后即出发追赶连队,保长闻讯后派人将她抓住,最后被枪杀于桑木垭村口。老百姓为了报答她的恩情,将其尸体就地安葬在路旁,因不知其籍贯和名字,群众便称之为“红军坟”了。群众每日前往祭奠,香火不绝。

2、《红军与茅台酒》文章写到,还离茅台有五六十里的时候,很多人就在打听“茅酒”的消息,特别是在没收土豪财物时。进遵义前有不少人在泥滑路中跌跤,互相之间也以“明天拿前面的茅台酒来滋补一下”作为安慰。到茅台镇时,看见“成义老烧房”里面摆着上百口可装二十担水的大缸,还有几千瓶已装好的。熊伯涛和他的战友们喝了个够,还用衣服包着三瓶酒带走。

3、《遵义日记》详细写到他在遵义的十天生活。这十天没有行军打仗,是他在长征期间难得的惬意时光。

4、《红军长征记》是长征亲历者在长征结束一年多之后写下的回忆文字,记忆犹新,撰文的也大多是记忆力好的年轻人,因而是一部关于长征的最早的真实记录。斯诺著《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许多素材皆取之于这本书。此书到1954年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

红军第二次渡赤水时的民间故事?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出发,分三路向川南开进。右路红1军团,牵制綦江、合江之敌,由松坎出发,经温水、习水向赤水疾进。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我军进至扎西地区,敌仍判断我将北渡长江,除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我分进合击。

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乌江天险,调动并摆脱敌人。我军遵义大捷后,蒋介石于3月2日急忙飞往重庆,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攻,企图采取堡垒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

南守北攻,围歼我军于遵义、鸭溪这一狭窄地区。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我军将计就计,伪装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以诱敌迫进,然后再转兵西北,寻求新的机动。

29日夜,我军先头团1个排利用雷雨掩护,乘竹筏到达对岸,顺利地攻占了渡口,至31日,除红9军团于乌江北岸继续牵制敌人外,红军主力向南全部渡过了乌江,巧妙地脱离了敌人的包围圈。

扩展资料:

四渡赤水原因:

遵义会议召开后,+++40万大军从四面八方涌来,把黔东北团团围住,企图将中央红军35000多人围歼于乌江西北地区。局势变得更加严峻了。

中革军委决定,部队从1935年1月19日开始逐次向北转移,在川黔交界处的赤水、土城地区集中。此时,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

毛泽东等根据各路+++军队正奔集而来进行围堵的新情况,判明原定的北渡长江计划已不能实现,遂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赤水县的红色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赤水县的红色历史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遵义红色故事有哪些 赤水县的红色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