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有什么少数民族?
“海拉尔”因城市北部的海拉尔河而得名,海拉尔是由蒙古语“哈利亚尔”音转而来,意为“野韭菜”。海拉尔归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所管,有近300年的悠久历史。海拉尔虽然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但大多数人都是东北方言。
海拉尔是沿边开放的中心城市,有蒙古、汉、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23个民族,约27万人,是各民族文化磨合交融的场所。
海拉尔是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一个辖区,呼伦贝尔大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是目前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上最好的草原,他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等民族
海拉尔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是中共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呼伦贝尔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距离中俄边境110公里,距离中蒙边境160公里,面积1319.8平方公里,人口365012,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蒙古族,++,满族,鄂伦春族30多个,占总人口23.1%。
海拉尔的话还是主要以汉族为主,其次是蒙古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但是少数民族数量都是很少的,海拉尔的风俗习惯就是东北的生活习惯,因为最早呼伦贝尔还是属于黑龙江的!据人口及其变动情况统计年报,2019年海拉尔区户籍总人口287405人,按城乡分:城镇人口277230人,乡村人口10175人,城镇化率达到96.46%。按民族分:有3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3.1%。
达斡尔族有哪些节日和风俗习惯?
除夕,即大年三十,达斡尔人称“布图”。“布图”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封闭的意思,一层是完成的意思。全年过完了,老天爷把这一年在三十夜里封闭掉了;全年过完了,一年的事情至这最后一天全完成了。除夕的++要从傍晚开始到深夜。傍晚,太阳未落之前,各家各户就点燃上了大门正前方的粪垛。一屯十家百户的烟火,使整个屯子笼罩在层层缭绕、徐徐升腾的蓝灰色暮霞之中,呈现出一种和睦吉祥、安居乐业的节日气氛。男女老少都换上节日盛装,家家户户都在吉祥、和偕的气氛中围坐炕桌,进入过年的第一餐——除夕晚餐。并祷告新的一年里人畜安康,五谷丰收。初一是春节的高峰。清晨人们争先早起。在院内西置一桌子,摆上供品,祭祀天神,并开始拜年活动,直到初五。首先是晚辈到长辈前拜年问安,长辈用吉祥语言祝福,然后互相串门,走亲戚拜年。节日期间,文娱活动丰富多彩,有打曲棍球、跳舞、唱歌、玩踝骨、玩纸牌等等。 欢度阿聂的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这一天,正月十五,达斡尔人称“哈钦”,认为这一天是天神“恩都日巴日肯”归界的节日,是小年。哈钦一过,阿聂的活动就要收尾了,人们相遇也不再请安了。从正月十六日起就该干活了。 达斡尔族的其它节日还有: 清明节:达斡尔人叫“寒稀”。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去莫昆或贝功墓地扫墓,上坟,摆供,叩头。 五月初五:被认为是天下之水复活的日子。人们在早晨早早起来,给小孩身上挂一条红布,头上戴彩色纸花,大人领着小孩一块去江河淋浴,认为从这一天起就可以游泳了,或用露水擦脸,认为病人用这一天的露水擦身子,可以去病。 七月十五:认为是阴间节日。扫墓,上坟,烧纸,有的还哭上一场。 八月十五:吃好的饭菜,如酥饼或饺子,用月饼和西瓜等供月,供神。 十月二十五:千灯节。做“米扬干桌拉”(千盏灯)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海拉尔地区的达斡尔人过此节日,大概是受了蒙古族影响。 腊月初八:吃荞麦芯子(尼吉)或黄米(皮斯格依)做的“拉勒”(腊八粘稠粥),盛在碗里后,用筷子钻个洞,放进黄油白糖或奶油蘸着吃,别具异香。 腊月二十三:认为是小年,吃得好一点。晚上祭灶,供酒肉点心,认为灶王爷要上天了,所以给他嘴巴上粘上麻糖,求他上天言好事,然后烧化他的偶像。人们从这天起停止干大活儿,全力准备过大年,天天打扫房屋院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海拉尔人文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海拉尔人文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