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过春节的习俗是什么?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从农历腊八开始至正月十八,一共有40天左右,这么长时间的节日是世界少有的。现在习惯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不相同的,关于“年”的来历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年”系太古时候一种凶恶怪兽,每到寒冬将尽时的夜晚就出来残害人畜,后来人们摸到了“年”肆虐的规律与习性,便全夜守候,用大红色彩、火光和炸响等办法将它赶跑,天亮后家家户户相互庆贺人畜平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过年的传统和贴春联、放爆竹、守更待岁等习俗。还有一种说法是“年”表示谷禾,甲骨文中的“年”字很像“禾”字,“年者,禾熟之名”。谷禾每岁一熟,就以“年”为岁名了。据考证,西周初年已有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到汉武帝时实行“太初历”,正式规定夏历的孟春之月(即今之农历正月)为岁首,从此“年节”就以固定的日子一直沿袭下来,但真正把“年节”称为“春节”,则是新中国成立才开始的。

  过春节的习俗全国各地大同小异,而农村较之城镇更为热闹和富有地域特色。整个春节的民俗活动以辞旧迎新为主线,大致分为三个时段。

  一、从腊八至除夕为辞旧迎新的准备时段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因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故名。腊八节要吃“腊八粥”,“腊八”一过,春节临近,家家户户开始作准备,包括做年糕、办年货、掸尘、谢年、做年夜羹饭等。期间的十二月二十三日为“祭灶日”,有民谚曰:“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祭灶君的供品为祭灶果,有红球、白球、麻球、油果、寸金糖、脚骨糖、白交切、黑交切等,或8色,或12色,吃到嘴里都是又甜又粘。供毕,将贴了一年的“九天东厨司命灶君”神像与纸扎的马一起烧掉,祈求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奏好事,保佑一家平安,“灶君封位口,四季无灾愁”。祭灶果则由家人、主要是小孩分而食之,“吃了祭灶果,脚骨健健过”。到了年三十夜,要再把灶君接回家来,即将新购来的灶君神像贴到灶台上。因灶君下界先要清点名册,所以家庭成员都要回家过年,以祈求灶君降吉祥于全家人。如今宁波城乡多数人家已经不用旧式灶头,祭灶这一习俗也随之淡出。祭灶果改名为迎春果后,作为节令食品仍在应市,尽管现在糖果糕点花色繁多,但外婆还是会在“祭灶日”前向未成年的外孙送去一包迎春果。

宁波的风俗?

1、祭灶果

祭灶王的专用供品。传说农历十二月廿三为灶群菩萨(灶王)升天汇报的日子,各家都要在灶头设香案祭拜,供品是以糯米粉制成的膨化干点心,由油果、麻枣、红球、白球、黑脚骨、白脚骨等组成,统称祭灶果。

2、廿九夜

大年夜。一是专指,腊月最后一天如有三十日的,称“三十年夜”,只有廿九天的则称廿九夜。也泛指所有的大年夜。

3、压岁钿

旧时大年夜由长辈发给孩子一些钱,让他压在枕头下,希冀有一个兆示来年好运的好梦。

求宁波奉化的过年习俗?

宁波人春节食俗最盛行的是吃汤果、汤圆、炒年糕。春节吃汤圆象征家人团圆,象征生活圆满幸福。除夕晚,杀鸡宰猪祭祖后,百姓家用鸡猪汁煮年糕汤。年糕,谐音“年高”,甬上民谣说:“年高年高年年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示意对新年的祝福。

人们还用年糕印板压成“五福”、“元宝”、“如意”等形状,表示“吉祥如意”、“大吉大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宁波春节特有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宁波春节特有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宁波过春节的习俗是什么_宁波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