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人在中国历史上有数千年的历史?

“僰(bó)人”又称“濮(pú)人”,是先秦时期对西南诸族的统称,即今云贵高原及川渝西南部地区诸民族。

《珙县志》(旧志)上说:“珙本古西南夷服地,秦灭开明氏,僰人居此,号曰僰国。”

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僰人在首领卜漏的带领下,在僰王山上筑城堞、修寨门,聚众造反,揭竿起义,但被宋军用“火猴战”打败,僰王被宋军擒获后招安。僰人兵败僰王山后,在400多年的时间里偃旗息鼓,直到明朝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再次在兴文、珙县两地造反,明王朝派四川总兵刘显、刘挺父子率领十四万官军大举围剿,最终在兴文县九丝城将僰人彻底剿灭,僰人从此销声匿迹。

僰人族的历史传说?

关于僰人的起源,就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昆仑山上一年四季晓雾缭绕,祥云朵朵,溪流潺潺,花香鸟语。树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草一年四季都是青的。

西王母就在一片百花丛中的瑶池洞里修炼。那瑶池洞口的一株檀香树上常年累月都立着一只雌性的小山鹰,客人来了它会向主人报信,客人离开时它又会代替主人送客,非常乖巧,西王母亲昵地称它“阿鹰”。

这阿鹰常年听西王母讲经说道,也渐渐悟得一些道行,修炼成了人身,西王母就索性收她为侍女。从此各路神仙常常看到昆仑山上的万花丛中,有一个亭亭玉立的黑衣少女,头上扎着花绳,苗条健美,鸭蛋脸儿,头上梳了一个高高的发髻,齿白唇红,两翼翅膀化作身上的马褂衣和下身的统裙,极其美貌。后来她的儿孙们(僰人)几乎都沿用这个穿戴。

僰人文化属于?

僰民族是曾经长期生活在宜宾的少数民族之一。至今,已销声匿迹,仅有传说和遗存堪资探究。目前,在珙县麻糖坝、洛表及兴文一带尚存数百具木棺悬置于悬崖峭壁之上,述说着僰民族的历史。那些绘制在悬棺旁边石壁上的红色图腾及有关人、马、兽等图案,也在映照着僰民族的辉煌。宜宾的僰文化,可自崖葬悬棺、铜鼓中略知一二。现在国家级文保单位僰人悬棺、石城山崖墓群、黄伞崖墓群均是僰文化的标志。

僰人悬棺的意义?

僰人悬棺的命名来自于《珙县志》中的记载:“珙本僰地,僰人多悬棺。”僰人悬棺的山崖往往高达数百米,猿猴根本无法攀援。然而,僰人却将沉重的棺木钉在了绝壁之上,并且每具棺木都是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没人知道他们是如何将重达半吨的棺木放置到高崖的。更令人惊奇的是,自春秋时期到明朝万历年间这长达2000余年的岁月中,僰人一直都延续着悬棺葬的习俗。

僰人悬棺和僰人有着太多太多世人无法解释的谜团……

悬棺葬在民间俗称“挂岩子”,是指将死者的灵柩高置于下临江河的悬崖绝壁之上或者崖壁洞穴之中,不加遮盖,不起坟丘的一种奇特的丧葬形式。关于僰人为何要行悬棺葬,早在元代就有人给出了解释。元人李京在《云南志略》中说:“行悬棺葬者,挂得愈高愈吉,以先坠者为吉。”

此外,也有人根据僰族的民间传说给出了解释。

僰族民间传说集《悬棺》之谜》写道:“当僰人受到流行疾病威胁的时候,僰族的祖先神母告诉僰人,只有将棺木放置在绝壁之上,放能逃脱病役的威胁。”由此可见,僰人实许悬棺葬体现了这个民族对岩石的崇拜。

除此之外,还有对悬棺葬的第三种解释。

这种观点认为,僰族人长期居住在山水之间,久而久之,便对自己朝夕相伴的山和水产生了强烈的崇拜之情。因此,死后将自己葬在靠近山水的位置,正好表达了对山水的依恋之情。而将灵柩放在高出水面几十米的绝壁之上,是因为那里云雾缥缈,古人相信灵柩在云雾的包裹之中能吸收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此外,高处还能防潮,防止++的侵扰,使得灵柩长久地保持不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僰人的历史文化资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僰人的历史文化资料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僰人在中国历史上有数千年的历史 僰人的历史文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