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红色故事?

说到内蒙古产生的第一批共产党人,不得不提到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小石虎胡同的一处古建筑——国立蒙藏学校旧址,这里曾是内蒙古革命的摇篮。

成立之初,该校是为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子弟就读而设立的民族中学,1918年开始招收专科学生时,改称蒙藏学校。“五四”运动后,蒙藏学校曾因经费困难一度停止招生,直到1923年才恢复招生。

这一年,曾在该校读书并参加过“五四”运动的蒙古族青年荣耀先以先期学生的身份,在内蒙古地区广泛动员蒙古族青年学生到蒙藏学校读书。吉雅泰、多松年、云泽(即乌兰夫)等30多名蒙古族学生奔赴北京求学。

这是当时集中在北京的人数最多的一批蒙古族青年。这些蒙古族青年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或参加过一些早期爱国运动,他们十分珍惜学习机会,认真而刻苦。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下,他们开始参加各种革命活动,在寻求民族解放的道路上探索前进。

1923年秋,作为当时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人,李大钊陆续派邓中夏、赵世炎等人到蒙藏学校开展革命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还曾亲自到蒙藏学校,深入学生宿舍,与蒙古族青年交谈,鼓励学生们寻找救国和民族解放的道路。内蒙古的革命火种从蒙藏学校点燃。

从1924年下半年开始,蒙古族革命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多松年、李裕智、孟纯、奎璧、吉雅泰、赵诚、佛鼎、乌兰夫、云润、高布泽博、云霖、朱实夫等陆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就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批蒙古族党员。

在党的精心培养下,内蒙古的一些早期共产党员逐渐成长为率领群众英勇斗争的年轻领导人。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他们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用青春与热血唤起了成千上万人民群众的觉醒。

河南开封红色故事一百字

一九二九年冯玉祥在河南主政时所立孙中山铜像,身高1.96米,原在龙亭高台南面(台前),后移于此。辛亥革命烈士墓是座庄严肃穆的青石陵墓。墓为圆顶,青石条砌成八角形图案,建在面积为225平方米的台座上,墓前树碑一座,碑“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墓壁上,镶嵌着赞扬烈士的题词如记述烈士生平事迹的碑文,字里行间,笼罩着英勇悲壮的氛围。

  沈竹白先生,是十一位烈士被杀后由他将他们安葬的。沈竹白,原名嘉炎、号明甫,祖籍浙江绍兴,后迁河南许昌。1878年生,自幼聪颖,1905年东渡日本,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并结识了张钟端等人,积极参与革命党与保皇党在政治思想领域的论战,在《河南》杂志上发表文章。1908年回国定居开封。任中州公学总办、河南提学使署督学,暗中联络同志进行革命活动。1911年张钟端组织河南起义时,担负政、学界的联络工作。起义当晚柴德贵发动突然袭击,包围会场大肆捕人时,沈竹白亦遭逮捕,旋即被释。有消息说是由北京某权威人士出面始获准释放的。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张钟端等十一烈士惨遭杀害,暴尸荒野,无人敢于收殓。“白沙盈赤血、飞雪幂横尸”,真是惨不忍睹。沈竹白尤感伤痛,他不计个人利害,决心收殓遇难同志的尸体,他一方面与慈善机关疏通关系,利用他们的名义;一方面找到操办丧事的杠铺商量,请他们出人收尸。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带领杠夫亲至刑场寻找烈士遗骨。由于事过数日,又是夜晚,视线不清,尸骨很难辩认,当晚急匆匆把收得的尸骨抬到开封南关官坊义地,在事先早已挖好的墓穴中安葬了下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红色英雄故事简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红色英雄故事简短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三大红色故事 中国历史红色英雄故事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