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人真实故事?

上世纪80年代初,“水土流失年成瞎,糜谷旱得拧麻花”是那时雷坪塔村的真实写照。

受到在林业局工作的父亲启发,张莲莲想到,栽上了树、治好了水土流失,就能种出好庄稼,家里就能过上好日子。

“树只有个长没有个短,树到啥时候都不亏人。”从此张莲莲就抱定了“种树”这个念头,一干就是40年。

没有树苗,她借钱买;没有水窖,她自己挑。弯弯山路,有些连牛羊都上不去,但张莲莲却要每天挑几十担水上山浇树。

张莲莲说,那时荒山上满是石头,锹铲不进、镢挖不到,逼得只能用手刨,结果十个指头烂得血肉模糊。

1999年延安实行退耕还林后,有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张莲莲的干劲更足了。这些年来,为了这一片片的林地,张莲莲没有松过一口气,一家人用坏了100多把镢头、铁锹,穿坏了300多双鞋,栽下了20万株树,让1750亩荒山变了模样。

2000年,张莲莲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今年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如今见过张莲莲的人,都对她那双手印象深刻——手背黝黑、手掌发白、骨节粗大,但这是一双劳动光荣、营造绿色、造福子孙的手。

“幸福的家庭是奋斗出来的”,张莲莲把这句话写到自家的院墙上,她说:“只要传承延安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就能战胜困难往前走,就一定会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植树造林的感人故事有哪些?

默默种树人杨来善洲

杨善洲(1927.01—2010.10),自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

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

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只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

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

由于成绩辉煌,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

植树造林的感人故事简短?

三国东吴名医董奉,医术精湛,济贫善施,为人治病不收财礼。 只要求治好一个轻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病人,种5株杏树。 天长日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余万株杏树,人称“董林杏仙”.后来,每当杏子成熟,董奉把它换成粮食。 赈济穷人,这就是历代传为美谈的“杏林佳话”.从此,“杏林”成了医学界的.代名词。

植树节的小故事二:思乡植柳。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大朝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 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在已成为藏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植树节的小故事三:写诗护树。

爱国名将冯玉祥爱树如命,曾在军中立下护树军令:“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的植树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的植树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植树人真实故事_植树造林的感人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