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抵御外族的顺序?

秦长城:匈奴; 明长城:鞑靼(蒙古族)、瓦剌(蒙古族)、女真(满族)。

秦始皇时期,为了抵御匈奴族的侵扰而修建了长城。

明朝时期,主要是为了防范蒙古族的骑兵南下侵扰。

在更早的战国时期,中国文明主要集中在中原,各诸侯国为了防御北方匈奴和其他游牧民族,在北方修筑了长城。

之后的北朝和隋朝也面临着突厥和其他游牧民族的侵扰,因此继续修筑和维护长城。

元朝统一前,由于契丹的灭亡和北方各部族的混战,长城起到了一定的防御作用。

明朝时期,长城的主要功能是抵御蒙古人。

中华民族是如何抵御外敌?

是靠民族的韧性和气节来抵御外敌的。当每个朝代有外族侵略时,都会有一些民族英雄出现,这是一种民族特性,中华民族特有的特性。回顾历史诚然长城的作用很大,但没有人为的因素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华民族的韧性是最要的,哪个朝代都有一些汉奸,可是更多的是有气节的英雄。

抵御外侮的意思?

抗御外侮,这个词不是一个成语。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就可以。“抗”是反抗的意思,“御”是抵御的意思;“外”是专指外族,特指中华民族之外的国家或族群;“侮”是指欺侮,广义解释为侵略。四个字合起来解释,就是保家卫国,抵抗外族的侵略的意思。我们国家在历史上曾多次遭受的外族的侵略,我们也有很多民族英雄,保卫国家,抗御外侮,谱写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本人印象,抵御外侮这个句子,大多用于抵御从海上来的侵略事件,以及那些英雄

抵御外侮的字面意思就是抗击外人强加在自己头上的侮辱行为。

古时候有句俗话叫: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一对亲兄弟可能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产生矛盾,甚至隔着两家相邻的篱笆墙院吵骂打斗,成为仇人。但是当有外部势力欺侮辱没其中一下弟兄时,他们又会团结一致,共同对付外来欺压。

这句话告诉人们要分清矛盾的性质,区别对待。

++差点被灭的历史事件?

1.五胡乱华

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着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非汉族政权,形成与++政权对峙的态势。但事实上五胡(匈奴、鲜卑、蝎、羌、氐)是当时乱华部落的代表,数目远不止这五个。伴随着这个时期北方交界的少数民族纷纷开始入侵,引发了汉族大幅度的南迁逃亡。

胡人对没有逃亡的中原++进行了残暴的统治,野蛮的残杀掠夺,使得++人数锐减,农田荒废,宗庙被毁。据记载五胡乱华之前,++有大约有三千多万人,五胡乱华后剩下不到一千万。幸亏冉闵的一道杀胡令才没使汉族得意拯救。

2.蒙古大残杀

史载,蒙古入侵中国时,中国直接死于屠杀的有3000万-4000万(甚至更多)。1122年全国人口约9347万,到元初1274年,人口约887万,人口减少了91%。

蒙古人数次西征,凡有抵抗即屠城,共屠数百城,整个中原一片废墟。四川在蒙古帝国屠杀前估计有1300万-2000多万人,屠杀后竟剩不到80万人。

3.满清入关

满清入关后残杀了不到3000万的++,明朝消亡后,满清为了进一步控制,对++实施了剃头的命令,开始遭到了++的反抗,清政府就用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命令强迫++剃发。据记载,经过清朝的摧残,清初++一度从5000多万降到1000来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抵御外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抵御外族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长城抵御外族的顺序 中国历史上抵御外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