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履考祥出自哪个典故?

《周易.履卦》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三国魏.王弼注:“祸福之祥,生乎所履处,履之极履道成矣。故可视履而考祥也。”

唐.孔颖达疏:“祥谓徵祥。上九处履之极履,道已成,故视其所履之行,善恶得失,考其祸福之徵祥。”

“视履”借指审察行踪,借以考查祸福吉凶。后将“视履”用作喻咏据行迹推断吉凶的典故。

唐.权德舆《与道者同守庚申》诗:“视履苟无咎,天祐期永贞。”

神龙摆尾的成语故事?

降龙十八掌之一。易经:履卦:履:履虎尾,不人,亨。创“降龙十八掌”的那位高人本来取名为“履虎尾”,好比攻虎之背,一脚踏在老虎尾巴上,老虎回头反咬一口,自然厉害猛恶之至。

后来的传人嫌《易经》中这些文绉绉的卦名说来大不 顺口,改作了“神龙摆尾”。

神龙摆尾不是成语,正确的只有 神龙见首,这才是真正的一个汉语成语,它的拼音是shén lóng jiàn shǒu,它的意思是指诗文跌宕多姿。

这也是一个常用成语,一般是用来作宾语或者定语;主要就是用于比喻句。该成语最早是出自于清·赵执信《谈龙录》。

釜底抽薪的典故是什么?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枚乘传》:“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枚乘在谏阻吴王刘濞叛乱的奏疏中说:“有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讨厌自己的脚印,但是他反倒倒退着走,这样一来脚印更加多而影子也更加明显。他不知道依傍着阴处停驻不动,就会没有影子和脚印。要想不让别人听道,不如自己不说;要想不让别人知道,不如自己不做。想让热水变凉,假如一个人在烧火加热,即使有一百个人从锅里舀起开水再倒回去,以制止水的沸滚而让它变凉,也没有用,还不如停柴止火有效果。不懂得从那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只在细枝末节处考虑,就根本没有用处。”

南北朝的时候,东魏大将军侯景举兵反叛,遭到朝廷军队的攻打。侯景于是投降江南的梁武帝萧衍,请萧衍前来增援,结果又被慕容绍宗指挥的东魏军队打败。

侯景最后只得带着剩下的几百人投降梁朝。东魏的魏收为这事写了篇奏章,他指出对侯景这样反复无常的人,必须抽薪止沸,剪草除根。然而梁武帝没有接受这一劝告。后来侯景果然又叛变了梁朝。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译:力量上不能战胜敌人,可以瓦解他的气势,这就是《易经》兑下乾上的《履卦》上所说的"柔履刚"的办法。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6计成语故事解析?

1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2第二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3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

4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5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6第六计:声东击西

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 敌战计

7第七计: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相,大小假象,掩护真相。

8第八计: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履卦中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履卦中的历史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神龙摆尾的成语故事,履卦中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