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冷战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方面
在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制度方面,苏联要把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把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美国要把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把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制度推行到全世界。美苏双方都宣称要最终消灭对方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实现本国坚持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这是典型的冷战思维方式,完全违背人类社会形态多样型存在与共同发展的规律。
第二方面
经济实力的竞争。战后,美国由战时经济转向和平经济,对欧洲实行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经济,并企图控制西欧。战后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使经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解决,到7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相继陷入“滞胀”状态,美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成最大的债务国。1948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的54.6%,到1970年只占37.8%。但是,美国仍然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家和人民的财产约有30%被破坏,损失惨重。从1946年起,苏联开始实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但是,苏联也存在不少问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日益显著,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代社会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实力的竞争起决定作用,苏联在综合经济实力与总体科技能力方面落后于美国,这是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失败的根本原因。
冷战的目的和实质?
二战结束后,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国家利益的不同,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表现:二战后,西欧衰落,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
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苏不敢贸然发动战争,以冷战形式进行对抗。
美国实行“冷战”的目的和实质: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称霸世界。
战后同盟关系走向破裂:世界反+++战争取得胜利,失去合作的基础;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主要原因)。
1946年,丘吉尔发表反苏的“铁幕”演说。
1947年,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1947年,美国提出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的“马歇尔计划”。
两大阵营的形成与对峙(标志:1949和1955年,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相继成立)。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政策声明,大意即美国要干涉世界各国的内政,这就是“杜鲁门主义”政策。
马歇尔计划: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一所学院发表反苏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当时,苏联和土耳其关系日益紧张,希腊政府也在希腊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打击下岌岌可危。1947年,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由,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紧接着,美国开始实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所谓的“马歇尔计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世界历史冷战形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世界历史冷战形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