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那些古代的诗词对我们有什么用?
学习古诗词,就是学习文化、学习历史,体会生活。
1、学习古诗词是文化传承的有效方式
古诗词中有文化,学习古诗词就是学习古人的文化知识,是文化传承的有效方式。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写的是季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写的是节气;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苏东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的是哲理;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写的是孤独;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写的是植物。
2、学习古诗词使我们深刻的体会生活
古诗词中有生活,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是从不脱离生活。古代没有音频视频,但古诗词原生态的记录的古人的生活,记录了他们经过的那些平凡的或者不平凡的日子。岑参、高适的边塞诗记录了边关将士的塞外生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生动的记录了他的隐居生活,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记录了一年四季的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学古诗词,就走进了古人的生活。
3、学习古诗词就是学习历史
古诗词中有历史,有故事。一首诗,一首词,都是一段场景的描述。韦庄的《秦妇吟》借一位逃难的妇女之口讲述了黄巢起义时的乱象,反映了唐朝末年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杜甫的《佳人》反映了安史之乱中作者贫贱不移的操守。班婕妤的《怨歌行》写的是宫中女子的悲哀。岳飞的《满江红》写的是金忠报国的情怀。每一首诗都有一个故事,都是一段历史。
学习古诗词,可以使我们从中汲取历史、文化、生活的营养,使我们丰满、内敛,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生活。
古诗书湖阴先生壁中的典故?
北宋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二首》中,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释义: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包含历史典故。分别是:
1、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出自《汉书·西域传序》:“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
释义:
从敦煌向西直到盐泽,处处建起亭燧,而轮台、渠等地都有汉朝的屯田兵卒数百人,分别设置使者、校尉加以统领护卫,用以供给出使外国的使团所需。
2、排闼:开门。
出自《汉书· 樊哙传》:“高帝尝病,恶见人,卧禁中,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哙乃排闼直入。”
释义:
当初英布造反时,高祖病重,讨厌见人,(高祖)躺卧在禁宫内(休息),诏令守宫侍卫,不准群臣入见。但樊哙排闼(排:推开;闼:宫中小门)直入,闯进刘邦卧室。
《湖阴先生壁》是唐代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其中包含了一个典故。
诗中的“湖阴先生”指的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他曾在湖州担任刺史,治理当地的水利工程。在他的治理下,湖州的水利事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百姓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当地的百姓都非常敬重他,称他为“湖阴先生”。
在《湖阴先生壁》中,王安石写道:“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里的“两山排闼送青来”就是指韩愈治理湖州时,为了保护当地的农田,修建了一道防洪堤,使得湖水不再泛滥,农田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两山排闼送青来”则是指韩愈修建的防洪堤,为当地的百姓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色。
因此,这首诗中的“两山排闼送青来”,既是对韩愈治理湖州的赞美,也是对韩愈治理成果的肯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感悟唐诗中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感悟唐诗中的历史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