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为什么烧长安?

1.

临阵斩将安禄山起兵之后,一路势如破竹,迅速控制了河北地区。太原等地的守军纷纷向唐玄宗奏报安禄山起兵谋反,可是直到此时唐玄宗仍然认为这是排斥安禄山的人捏造的谎言。这样距离安禄山起兵过去六天之后,唐玄宗才终于肯相信安禄山真的起兵谋反了。此时的唐玄宗大为愤怒,立即处死了身在长安的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随后赶忙召见杨国忠商议平叛之策。此时身在长安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由于过于低估了安禄山的实力,向唐玄宗夸下海口,称十日内可斩下安禄山首级。唐玄宗听后大喜,任命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同时任命自己的第六个儿子李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作为援军接应封常清。可是中原地区常年没有战争,缺乏军队,唐军精锐的边防军队又来不及赶回,封常清只好临时在洛阳长安等地临时募集了一些市井子弟作为临时军队,可是这些市井子弟怎能跟安禄山常年在边关驻守的精锐部队相比。封常清虽然能征善战,但是也难以抵挡安禄山凶悍的攻势,终于东都洛阳失守。封常清且战且退,与前来支援的高仙芝合兵一处,商议后决定放弃洛阳,退守潼关。唐玄宗得到消息之后大为愤怒,认为两人放弃洛阳,固守潼关是消极应战。东都洛阳失守,对于唐军来说是巨大的打击,也令唐玄宗感到颜面扫地。而在军中,宦官监军边令诚在军中作威作福,与高、封二人不和,正好借此机会,向唐玄宗诬告二人盗用军粮动摇军心。一向明智的唐玄宗此时也被气愤冲昏了头脑,不问消息是否为真,立即命令边令诚在军中将高仙芝、封常清二人斩首。可惜二人均为一代名将,因为皇帝听信宦官谗言含冤而死。在斩杀了二人之后,唐玄宗算是稍微出了一口气,可是临敌之际连斩两员大将,无异于自毁长城。此时前线军中军心涣散,无人统兵御敌。这时唐玄宗想到了素来与安禄山不和的老将哥舒翰。

叛军为什么会跟随安禄山?

安史之乱中叛军会跟随安禄山。首先是安禄山是异族之人,并且叛军大部分都是异族之人,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

其次是安禄山在边境的战功赫赫,具有极高威望。

最后是唐玄宗宠信安禄山,给了他很大权力,使得安禄山可以肆无忌惮的拉拢自己的实力。

安禄山是唐玄宗的儿子吗?

安禄山是唐玄宗的干儿子。

安禄山可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乖儿子,杨贵妃亲自给他洗过澡。但就是这样受宠的安禄山却反了唐朝。按理说这是一件极不正常的事情,造反的风险有多大,用++想也能想明白。因此备受宠爱的安禄山肯定是不想反的。但是安禄山还是反了,很多人把这归咎于胡人反复无常造成的。但当时的真相是,安禄山真不想反。

不是

安禄山出身西域康国,其父早逝。其母阿史德氏,改嫁于右羽林大将军安波注之兄安延偃,从此改为安姓,精通六蕃语言。开元初年,逃离突厥,成为幽州(范阳)都督张守珪的部将和义子。骁勇善战,屡建功勋,迁平卢军兵马使、营州都督。

天宝年间,安禄山经义父张守珪举荐,受唐朝当局信任

安禄山为什么要隔那么久才叛变?

安禄山是唐朝晚期的一个叛乱首领,他在公元755年发动了安史之乱,对唐朝政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至于为什么安禄山要等那么久才叛变,涉及到复杂的历史和个人动机问题,目前学界尚无定论。下面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个人野心:有观点认为,安禄山可能抱有野心,希望获得更大的权力和地位。等待时机成熟后,他才发动叛乱,试图推翻唐朝并取而代之。

2、经济矛盾:唐朝中后期,社会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境,贫富差距加剧,赋税沉重,造成了农民的不满情绪。安禄山作为农民出身,在这种时候可能看到了动乱的机会。

3、权力斗争:唐朝朝廷内部存在着官僚集团之间的权力斗争,而安禄山作为宦官出身,可能利用了这种内部斗争,同时结合自己的军事力量,以实现个人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具体情况复杂多样,涉及到历史背景、个人动机等众多因素。对于安禄山为何要等那么久才叛变的问题,历史学界仍在探讨和研究之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李隆基和安禄山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李隆基和安禄山的历史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叛军为什么会跟随安禄山,李隆基和安禄山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