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开元寺故事或传说?

1、开元寺作为泉州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我听说历史悠久,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

开元寺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它的由来有个小故事。相传当时有位僧人请求当地富人黄守恭 捐地盖寺庙,黄守恭不给,僧人再三请求,黄守恭则答应说如果院子里的桑树能够在三日之内开出莲花就捐出此地。没想到,桑树真的在三日之内开出莲花,于是黄守恭捐地建了这座寺庙。寺庙刚开始称为莲花寺,后来改为兴教寺、龙兴寺,最后,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则下令改名为开元寺。

开元寺百柱殿传说?

大雄宝殿还有一个“百柱殿”的雅称。全殿原计划设立柱子100根,后来因为需要放置佛像和腾出给佛++朝拜的地方,便加长了珩梁,减少了立柱,成为86根柱子的“百柱殿”。

崇祯10年右参政、按察使曾樱与总兵郑芝龙重修开元寺紫云大殿时,将其中木柱全部换成石柱。

百柱殿的柱子形式丰富多彩,有宋、元、明各时期的海棠花式柱、圆柱、方柱、楞梭柱、蟠龙柱等。尤其是殿后廊檐间那对16角形辉绿岩石柱,雕刻着古代印度和锡兰流传的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图案24幅,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兴趣。

泉州开元寺塔的来历?

开元寺双塔

开元寺双塔,中国古代佛塔。位于福建泉州市西街开元寺,东塔名镇国,西塔名仁寿,耸立于东西广场,相距约200米。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为木塔,宋宝庆三年(1227)改建为砖塔,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1250)重建,改为石塔。高48.24米, 塔基须弥座上有浮雕的释迦牟尼本生故事30多幅。塔身的每一门龛有浮雕的佛像,雕工精细,神态生动。西塔始建于五代后梁贞明二年 (916),初为木塔。北宋时改建为砖塔。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改建为石塔。高44.06米,双塔均仿楼阁式木塔结构,八角五级,巍峨

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为木塔,宋宝庆三年(1227)改建为砖塔,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1250)重建,改为石塔。高48.24米, 塔基须弥座上有浮雕的释迦牟尼本生故事30多幅。塔身的每一门龛有浮雕的佛像,雕工精细,神态生动。西塔始建于五代后梁贞明二年 (916),初为木塔。北宋时改建为砖塔。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改建为石塔。高44.06米,双塔均仿楼阁式木塔结构,八角五级,巍峨壮丽,为石塔建筑的珍品。

开元寺双塔

东西塔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是民族文化与海外文化融合的杰作。

开元寺主要特色是什么?

开元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是唐朝开元年间(713年)在凤翔府(今属陕西凤县)建造的。开元寺的主要特色是:

1.广场:开元寺的寺庙广场面积很大,现被称为大雁塔广场,是西安市著名的城市公共广场之一。

2.大雁塔:开元寺最著名的建筑是大雁塔,这座塔是唐代玄奘法师为了保护从印度取回的佛经而建造的。大雁塔是中国唐代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佛教塔,现在成为景区内的重要景点之一。

3.寺庙建筑:开元寺的寺庙建筑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多个建筑组成,气势恢宏,富丽堂皇。

4.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佛教发源地之一的陕西省,开元寺是汉传佛教在中国发展历程的缩影。寺内多个佛像和佛塔,还有屏风等点缀,表现出唐代的佛教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5.庙会活动:每年的农历一月十五日是开元寺的庙会日,庙会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观光和体验节日氛围,尝试各种小吃和特色玩具。

开元寺是中国佛教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中国历史和艺术文化中的珍品,值得人们珍视和保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开元寺相关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开元寺相关历史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开元寺百柱殿传说,开元寺相关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