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人眼中的中国?

  近日,古巴网站的一篇文章中称,中国与西方国家不同,对于古巴来说中国远在天边。但是,古老的中国文化和现代的异国风情紧紧交织在一起,这样的中国散发着十足的诱惑力。  

  古巴人

  中国聚集着56个民族,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泱泱大国。但是,这么多人口的国家却能和睦相处,而且看起来总是朝气蓬勃。大概是中国有句俗语“一日之计在于晨”,因此中国人一天的生活很早就开始了,不论男女老少。

  但是,这个国家很清楚自己的发展轨迹,中国人也正在朝着美好的生活加速前进。

  中国的文化无论是音乐、体育、杂技、美术、戏曲等都数不胜数,而且中国每个城市都有图书馆,这些文化使中国人的知识更加渊博。而且,许多中国人可以讲流利的西班牙语或英语,并且即使从来没有去过古巴也可以对古巴有独到的见解。  

  古巴人

  中国的科技也非常先进,可以说没有一部智能手机已经难以在中国生活,因为中国的移动支付实在是太方便了。而且,中国人生活的基本需求都可以通过科技来传送,也就是说在家里只要你有需要有手机就可以实现送货上门,而这些技术的从少到老的中国人都可以使用。

  现在的中国并不是因有奇迹发生才崛起,而且中国历经上千年一步步才逐渐成为大国、强国。古巴人在文章中还指出:“各式各样的资料和数据表明,中国正走在一条成功的道路上。”  

  中国人在古巴

  不仅如此,中国人在古巴也十分受欢迎。一位中国人分享其真实经历:“在古巴游玩时,古巴人正聚在一起玩游戏,得知我们来自中国以后,十分友好的邀请我们共饮,并且指着自己的鞋子说是中国制造,而且已经传了6年没坏,并且说现在买东西一定会首先选择中国制造。”

番薯传入中国的背景?

番薯的引入中国,源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这一年春天,在吕宋岛,当一种叫“朱薯”的农作物进入陈振龙的视野时,他定然会回望四千里水路之外,家乡福建那漫山遍野的红土地。

这一年,陈振龙50岁。他出生于福州府长乐县的一个中产家庭,年轻时考取过秀才功名。然而,在他生长的年月,一方面是科举艰难、“仕途壅塞”,另一方面,经商风潮弥漫于东南诸省,“中产子弟,什五游食在外”。不知道什么时候,陈振龙也开始了他的商人生涯,“往来于闽省、吕宋之间”。

大批闽商前往吕宋,和西班牙人密切相关。在此之前,吕宋仅有华侨“约百五十人”。1571年西班牙船队征服菲律宾群岛后,大量采购生丝、棉布、陶瓷等中国商品。短短二十余年之内,“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者至数万人”(《明史·吕宋列传》)。

西班牙人带来的,不仅有滚滚银币,还有原产美洲的一些农作物。史料记载,朱薯进入吕宋,约在1565年。征服诸岛后,“红夷常患粮米不足”,于是大规模推广种植。

到1593年,这种开着淡紫色小花的藤本作物,在吕宋已“被山蔓野”。陈振龙看到,当地土著“随地掘取”、“以佐谷食”(《金薯传习录》)。

朱薯价格极贱,并且极易引种,尺许薯藤便可“随栽随活”。然而,将薯藤带出吕宋,颇费了陈振龙一番周折。《金薯传习录》记载:西班牙人“珍其种,不与中国人”,他们还在海关层层盘查。贿赂当地土著、“得其藤数尺”后,陈振龙将薯藤绞入汲水绳(另一说“编入藤篮”),混过关卡后,经七昼夜航行返回福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班牙人评价中国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班牙人评价中国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古巴人眼中的中国 西班牙人评价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