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山是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交城山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交城山》是清朝或者更早年代开始流传于文水、交城一带的一首民歌。
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曾由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并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流传,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山西民歌。
交城山,古时特指交城县北山。雍正十二年刊版《山西通志》载:“交城山在县北百里,交城故县治此,今为故交村……其山若神狮羊肠,交山皆险绝。” 今泛指山西省交城县境内所辖所有山川。
交城山区山高路险,谷深地僻,长期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歌词中“交城的山里没有那好茶饭” “灰毛驴驴上山灰毛驴驴下”等场景,便是旧时代交城山区生活的真实写照。山民有感于生活的贫苦,遂将此生活化的场景编成小调,代代传唱并丰富,逐渐形成这首曲调凄婉悠长的民歌。
歌曲由民间逐渐传唱而成,因此没有明确的创作时间。一般认为形成于清代,并流传于文水、交城一带。
交城山目前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交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吕梁山东麓,距省城太原约56公里,交通极为方便。园内的千年古刹玄中寺坐落于深山幽谷之中,北方罕见的龙堂寺天然溶洞怪石嶙嶙,形态万千,元代古建筑永福寺古香古色,耐人寻味。瓦窑沟内,叠层沙岩。
山西吕梁建于哪一年?
吕梁是革命老区,革命战争时期是红军东征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一部《吕梁英雄传》,是战争年代吕梁人民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的真实写照。 吕梁是发展新区,于2003年撤地设市,是山西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下辖的孝义市和柳林县是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吕梁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当时吕梁有屈邑、平陵邑、中阳邑及瓜衍县等。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吕梁为赵国境域,境内设有中阳、兹氏(即前瓜衍,今汾阳、孝义一带)、大陵(即前“平陵”,今文水)等。秦庄襄王四年(前246)设太原郡后,吕梁遂为太原郡境域,设有大陵、兹氏等县。
汉初,吕梁仍为太原郡境域。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分设西河郡后,吕梁分属西河、太原、平阳三郡。大陵、平陶(今文水平陶村)、兹氏为太原郡辖县;蔺、皋狼、中阳、离石、土军、隰、临水为西河郡辖县;蒲子县为平阳郡辖县。王莽代汉后,兹氏县改兹同,大陵县改大宁,平陶县改多穰,临水县改监水。东汉始立后各县遂复旧名。
东汉初,吕梁属于西河、太原、河东三郡。离石、蔺、皋狼、临水、中阳、平周为西河郡辖县;大陵、平陶、兹氏为太原郡辖县;蒲子县属河东郡。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九月“因匈奴寇掠,西河郡治南徙五百九十里”迁至离石县,为吕梁境内最早的郡级建置。 同年,临水县并入离石。中平年间美稷县“南徙于兹氏县界,寻废”。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8年)“南匈奴内附”, 左部居于兹氏,中部居于大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交城县历史文化元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交城县历史文化元朝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