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红色教育基地有哪些?
1、贺龙故居,位于张家界桑植县洪家关村,可以游览2个小时左右;
2、湘西州博物馆,位置在吉首市,以湘西剿匪胜利和湘西民俗风情为主的地方综合性重点博物馆;
3、张家界烈士陵园,位于张家界市迎宾路是为了纪念为新中国成立牺牲的先烈而建;
4、湘鄂川黔省革委会旧址,原雷家老屋、丁家园子、龙山县新寨坪村蒋家大屋、龙家湾的龙家大屋、大堡山脚的姚家大屋等等。
决定命名吉首市烈士公园、吉首市麻扎渔梁烈士公墓、吉首市杨岳斌故居、吉首市乾州文庙(国立八中女子学校旧址)、泸溪县城南烈士公园、龙山县烈士陵园、永顺县龙思奇烈士纪念园、古丈县烈士公园、
湘西历史讲解?
湘西是指中国湖南省西部的地区,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以下是对湘西历史的简要讲解:
古代历史:湘西地区在古代属于楚国的领土,楚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国家。湘西地区曾是楚国的边疆地区,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楚国时期,湘西地区有着独特的文化和风俗,如楚剧、楚歌等。
秦汉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湘西地区成为秦朝的一部分。汉朝时期,湘西地区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农业和商业中心。湘西地区的经济繁荣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如汉代的楚辞文学就在湘西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
唐宋时期:唐朝时期,湘西地区成为了湖南道的一部分,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宋朝时期,湘西地区成为了湖南路的一部分,这一时期湘西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达到了巅峰,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名人和文化遗产。
明清时期:明朝时期,湘西地区成为了湖广总督的管辖范围。清朝时期,湘西地区成为了湖南省的一部分,政治和经济上受到了清朝的统治。这一时期湘西地区的文化和民俗传统得到了保留和发展。
总的来说,湘西地区在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背景。从楚国时期开始,湘西地区就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孕育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和历史遗迹。如今,湘西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仍然对当地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遵义会议召开前的历史背景?
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湖南湘西红色资源有哪些?
湖南湘西州的红色资源非常丰富,湘西是红色革命老区,在这里有贺龙起义的红二方面军的湘川鄂革命根据地。在塔卧还留存有红军烈士陵园红军医院,红军兵工厂,省委办公楼等革命遗址。
黎平会议主要内容概括?
六届中央政治局于1934年12月18日在贵州黎平县城召开会议。周恩来主持会议,参加者有博古、朱德、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陈云、刘少奇等。李德因病没有出席。会议继续讨论红军的战略方针与进军路线问题。博古仍坚持中央红军进入湘西北,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意见;毛泽东则主张放弃原定计划,改向黔北进军,创建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根据地。
经过激烈争论,毛泽东的建议得到与会多数同志的赞同,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同时还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以便审查黎平会议的决定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黎平会议是通道会议争论的继续,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最后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方针,为遵义会议纠正“左”倾军事冒险主义错误,做了重要的准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湘西红色历史文化书籍阅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湘西红色历史文化书籍阅读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