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的开凿历史是怎样的?

大足县,建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隶属昌州。唐光启元年(公元885年),昌州由静南县 迁至大足。至南宋末年(公元1279年),大足一直是昌州州治所在县。

现存大足石刻作品中,最早的凿于初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的尖山子摩崖造像,其后200多 年间仅新开凿圣水寺摩崖造像一处。

这两处初、中唐造像总共不过20龛。直到公元885年昌州迁 治大足后,摩崖造像方渐大兴。

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昌州刺史,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静南军节度使韦君靖,在县 城北龙岗山(今北山)营建“粮贮十年,兵屯数万”的永昌寨的同时,首先在北山凿造佛像。

此后,州、 县官吏和当地士绅、平民、僧尼等相继效法,直到公元907年一965年间营造佛像不断,形成大足石 刻史上第一个造像++。

源于古印度的石窟艺术自公元3世纪传入中国后,分别于公元5世纪和7世纪前后,在中国北 方先后形成了两次造像高峰,但至公元8世纪中叶走向衰落。

于此续绝之际,位于长江流域的大足 县境内摩崖造像异军突起,从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建成了以“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 石刻,形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从而把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 400余年。

此后,中国石窟艺术停滞,其他地方未再新开凿一座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建 设史上最后的一座丰碑。 自公元892年一1252年的360年间,大足先后建成造像区34处,造像数量占大足石刻总数的 80%左右。

古人为什么要修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之崛起,有其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唐朝“安史之乱”后,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巴蜀相对安定,成为经济繁荣的地区,入宋以后更是如此。

经济的发展为文化、艺术、宗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大足地处巴蜀地缘文化交汇之处,其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昌盛,9世纪末至公元1250年间,大足无大的战争,“内如世外桃源,外有战乱++”,人们有产生造像求神保佑的愿望。晚唐至宋有当地长官韦君靖、任宗易等的提倡、组织以及外地官员冯揖等捐资造像;有僧人赵智凤以一代宗师之坚毅营造宝顶山道场,等等,使大足石刻得以延续建造,渐具规模,走向顶峰。

大足石刻的背景和意义?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大足石刻始于晚唐,历经五代而盛于两宋,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忧秀代表。石窟多达76处,共有造像6万余躯,石刻铭文10万余字,总称大足石刻。其中,尤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山摩崖石刻最集中。

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达到高度统一。

大足石刻有几百年的历史?

有1300多年的历史。

重庆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朝初年,在两宋时期进入鼎盛,此后历经元明清等多个朝代,有1300多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千百年间,大足石刻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已成为占据宝顶山、北山、南山等数十平方千米,共有各类雕刻5万余尊,铭文10余万字的石窟。佛像造型生动,色彩逼真,保存完好,成为我国石窟艺术之宝库,被人们称为“雕刻在摩崖上的古典大百科全书”,是佛教艺术的经典之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足石窟的历史故事传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足石窟的历史故事传说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大足石刻的开凿历史是怎样的 大足石窟的历史故事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