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舞狮起源与历史?
舞狮开始于南北朝。
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的传统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民间体育活动。又会在春节或庆典活动舞狮。
舞狮开始于南北朝。在我国,舞狮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北方舞狮和南方舞狮两种。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有雌、雄之分,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
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这种舞狮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妞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身解
人们特别喜欢在春节时舞狮是有原因的,相传明代初年,广东佛山出现一头怪兽,每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后来,有人建议用狮舞来吓唬怪兽,果然奏效,那怪兽逃之夭夭。当地百姓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所以每逢春节便敲锣打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消灾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广东舞狮起源于民间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
1.广东舞狮是一种民间传统文化,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起源于广东地区。
早期是为了庆祝丰收喜悦、祈福平安等简单的民间活动而出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富有艺术性的表演形式。
2.广东各地的舞狮表演形式、表现方式都有一些不同,如梅州、肇庆、佛山、番禺都有各自的舞狮形式和特点。
不仅如此,广东舞狮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其表演形式、动作、服饰等细节中可窥见许多古老的传统文化与民俗风情,深受人们喜爱。
广东舞狮狮头种类介绍?
舞狮富有南方风格,特点鲜明。舞狮造型上比较夸张,重装饰、重色彩。从类型上讲,有文化狮、武狮和少狮三大类。南狮狮头结合三国经典故事的内容,发展成为了一种特色的当地文化。
舞狮种类及区别?
舞狮有南北之分,分为南狮和北狮,北狮是在长城以北流行的,北狮造型逼真,头部造型比较简单,雄狮头戴着红色领结,雌狮头戴绿色领结,全身披着金色的毛。
北狮一般成双成对,一般是雌雄两狮,有前面装扮成武士的主人带领者往前走,北方的舞狮只要是以玩乐为主,杂耍是主流,有时候还会有一个小狮子,二个成年狮子带着小狮子做着一些温馨的动作,三狮之间尽显温馨。北狮配乐是以京钹、京锣、京鼓为主,给人一种热闹欢快的感觉。北狮的动作以灵活为主,狮子的动作主要是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看起来惟妙惟肖。
北狮发源于河北,最出名的就是徐水舞狮,徐水县北里村狮子会就是徐水舞狮,它是在1925年成立的,在此期间它一直是在民间进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到了发展,徐水舞狮就是最为典型的北狮。
徐水舞狮共有四个人,两个人合作成一只大狮子,大狮子名为“太狮”,二人披着专门的狮头狮皮道具,一人在后一人在前,手放腰上,共同行动。
一个人头戴狮头面具,披着小狮子皮扮演小狮子,小狮子被叫做“少狮”。最后一个人手里拿着绣球引逗狮子,引导狮子们做出动作,这种人被称为引狮郎,引狮郎这种职业需求比较严格,首先此人得有引狮的气质,也就是那种气吞山河的气势,他还需要专业的训练,比如他得可以进行前空翻过狮子、后空翻上高桌、云里翻下梅花桩等等高难度动作,其次引狮郎还得和狮子的表演者配合默契,这也是徐水舞狮的一大特色。
徐水舞狮它有一个基本特征是外形夸张,它通过模仿狮子的看、站、走、跑、跳、滚、睡、抖毛、挠痒等动作搭配着狮子外套看起来威武中透着一丝傻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憨态可掬,它不仅仅只有一些简单的动作,还能展示"耍长凳"、"梅花桩"、"跳桩"、"隔桩跳"、"亮搬造型"、"360度拧弯"、"独立单桩跳"、"前空翻二级下桩"、"后空翻下桩"等高难度技巧,生动形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广东习俗舞狮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广东习俗舞狮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