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写的四个传记?

大约将近30多篇呢,给你几篇著名的吧。

《少年中国说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民说》、《饮冰室主人自说》还有当时清朝大臣的传记《李鸿章传》、《梁启超选集》。

梁启超传记主要就是李鸿章传。其它主要作品有:《中国史叙论》、《新史学》、《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敬业与乐业》、《中国历史研究法》、《新民说》、《变法通议》等。

第一部哲学断代史?


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即记述一个朝代历史的史书,叫断代史。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是东汉著名的历史学家班固编著的《汉书》(又称《前汉书》)。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自幼聪敏。九岁就能作文章、诵读诗赋,成年后博通各种书籍,有很深的史学修养。

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只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班固的父亲班彪,为了续补《史记》,曾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后,二十三岁的班固决心继承父业,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编撰《汉书》。不料,公元62年,有人向朝廷诬告他“私作国史”,遂被捕入狱,书稿也被查抄。幸而他的弟弟班超赶到京城洛阳,上书汉明帝,说明其兄著书的用意。

明帝看到了书稿,对班固的史学才能十分赞赏,非但没有治罪,还任命他为兰台令史,负责掌管宫廷的藏书和校勘工作。不久,他编撰《汉书》的愿望,也得到了明帝的准许。班固前后经过二十余年勤奋不懈地努力,到章帝建初年间(76—83),《汉书》大体完成。

班国死后,未完成的八表和《天文志》,由其妹班昭续成。
《汉书》记事,上起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下至公元23年(王莽地皇四年),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等各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西汉王朝二百三十年的社会面貌。《汉书》仿照《史记》的体例,用纪传体写成,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计有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八十万字。一百篇也就是一百卷。后人将其中篇幅过长的分为上、下卷,或上、中、下卷,这样就成了目前看到的一百二十卷。《汉书》中对汉武帝以前史事的记载,多采用《史记》的内容,对汉武帝以后史事的记载,则参考了班彪的《史记后传》和其他许多有关的著述。

与子世侃书译文

洪亮吉

原文:

余以年迫迟暮,不复能佣力于外,又念汝曹渐以成长;回忆毕生之事,冀弛日暮之肩。郭外有薄田二顷,城东老屋三十间,使四子一嗣孙分守之。汝曹能勤苦自持,当衣食粗足耳。

又余本中材,不敢以大贤上哲祈汝。惟早承先训,门有素风。易衣而出,并日而食,叠遭家难,粗识世情。“忍饿读书”,先大夫之遗语也:“禄不歆非义,福不歆非分,处则孝于家,出则忠于国”,太宜人晨夕之面命也。慎之哉!惟俭可以立身,惟恕可以持己。俭则无求于人,恕则无忤于物,况以单门而处侈俗,凉德而承世业乎?无昵宴朋,无染薄俗,无是古而非今,无陟前而忘后,无爱尺璧而不爱修名,莫畏雷霆而不畏清议,穷达本之于命,丰啬任其所遭,如是而已。

饴孙年过三十,处世尚不克平心,是汝之短也。惟编校故书,尚知条理,他日或当传吾记诵之学耳。今符孙弱冠已过,涉笔便伪,难成一技;学之不修,亦已焉哉!其余幼子弱孙,则尚争梨栗,无辨粟麦。他日兄率其弟,父课其子,庶几寒宗,无坠先绪。

夫功名之士,以身徇时;勤学之士,以身徇古;各有所好,强之不能,在立志何如耳。形质不能与天地争久,姓名则克与嵩华竞高。植足急流,学金石之止;鉴影巨壑,师江海之宽。汝曹慎之哉!

又况承恩返里,已属更生。忧患备尝,庶谋行乐。每当朝晖入座,夕月洒窗,春树欲花,秋林未落,何尝不携阮孚之屐,泛渔父之舟,挈伴以出,行歌以归?但使过言子①之庐,诵声不辍。斯愿足矣!今春草已绿,鬓丝不玄。素心之友,藉鬼燐而见招;同气之亲,出柏根而相望。鬼者归也,归其真宅,庶有时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世界历史下册学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世界历史下册学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梁启超写的四个传记_第一部哲学断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