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科举制代表人物?

隋唐科举制的开创者是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据史载,开皇三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应为开皇七年(587),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公元220年,曹丕采用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立九品官人之法。它的主要内容是,在各州、郡选择有识见、有名望、善识别人才的官员任“中正”,查访评定州、郡人士,将他们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曹芳时,司马懿当国,在各州加置大中正,因此有大小中正的分别。但是这种制度执行到后来就演变成只从名门望族中选拔官吏,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状况。

  隋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打击门阀世袭,因此开始实行科举制,规定六品以下官吏须由尚书省吏部提名,废除了传统的州郡辟举制(地方一级的征聘制度)和九品中正制。隋代的考试制度,除有秀才、明经科外,炀帝时又加了进士科;进士只试策,明经除试策外还试经。这两种科目都适应了一般士绅的要求,通过考试,即可入仕。由此,就算是一般庶族寒门,只要有才就有机会跻身掌权的统治阶层

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朝时间轴?

从东汉末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公元189年董卓进京开始了中国长达380年的汉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随后改汉为魏,(前)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

公元249年高平陵政变,司马家族开始了三国归晋的序幕。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逝后,司马炎改魏为晋,晋朝成立。

公元275年,东吴最后的良将陆抗病逝,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再无障碍。公元280年正月,王浚楼船下益州,中国迎来了短暂的20年统一局面。

公元300年开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衣冠南渡,这个时候最早的南北朝雏形开始,也就是东晋16国,公元384年北方为前秦统一,淝水之战保住了++的风骨。

公元420年草根出身的刘裕,杀了五位皇帝,改晋为宋,南朝开始。

从公元220年到420年整整200年的时间,为魏晋时期。

公元435年,拓跋家族统一北方建立了北魏,从此,南北朝时期开始。

公元480年,南朝齐成立,南朝齐对北魏

公元504年,南朝梁成立,南朝梁对北魏

公元535年,北魏变成了东西二魏。楚乔传的故事就是那个时候。

公元560年,南朝陈成立,东西二魏变成了北齐北周。

其实从公元535年起,中国进入了后三国时期。首先是南朝梁对东魏和西魏,南朝陈对北齐和北周。宇文邕下令灭北齐

兰陵王高长恭被赐死,导致了北齐灭亡。后三国时期完成统一大业的就是宇文邕和杨坚二人。

公元581年,作为北周外戚的隋国公杨坚,火速夺取了北周的大权,改周为隋

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发展?

隋唐时期创立科举制,由于科举考试公开进行,有规定的知识结构作为公认的主要录取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平等地公开竞争,尽管此制当时尚不完备,但已显示其选拔人才的一定优越性。科举制度的产生适应了封建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把选用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朝廷,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巩固,被后来历朝所沿用。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选官制度,当中正的都是都是大世家。评定人物,官僚升降,单凭门第,不看才能,从而成为士族地族操纵政权的工具,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魏晋到隋唐历史人物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魏晋到隋唐历史人物简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隋唐科举制代表人物_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朝时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