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哪里有荔枝采摘园?

古竹镇有荔枝采摘园。

河源是广东最晚熟的荔枝产区之一,古竹镇又是河源荔枝的主产区,被誉为“河源荔枝第一镇”、河源“荔枝之乡”。

古竹镇的荔枝种植也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行了大面积扩大种植。古竹家家户户在东江沿岸成片种植荔枝,形成了水东至槎岭、四维、新围、上联、平渡、潮沙、双坑等村长30公里的荔枝带,面积共约5.5万亩雅色村

荔枝熟了,河源的朋友们,可以到江东新区古竹镇这个“荔枝之乡”走走,旅游、度假、采摘荔枝、吃农家饭,过一个好的暑期吧~,可谓是“荔枝的世界”。

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及周边东江两岸的5万多亩荔枝园,今夏又迎来了丰收采摘的季节。连日来,当地荔农忙着将嫁接改良后的新鲜采摘的“古竹荔枝”,通过网络平台和快递渠道源源不断地“寄”往全国各地,而且卖出了好价钱。

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及周边东江两岸有5万多亩荔枝园,可以供采摘。

江东新区古竹镇地处北回归线,东江河贯穿全境,全年气候湿润暖和,常年雨水充沛,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荔枝种植。

古竹荔枝与仙进奉、井岗红糯、凤山红灯笼、无核荔、冰荔等优质品种嫁接改良后,具有肉厚核小、香甜可口等优点。在这里可以品荔枝宴、喝鲜榨荔枝果、享客家美食。

石榴的历史?

石榴原产波斯(今伊朗)一带,公元前二世纪时传入中国。“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边,因依汉使搓。”

据晋·张华《博物志》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来到了安石国。

其时,安石国正值大旱,赤地千里,庄稼枯黄,连御花园中的石榴树也奄奄一息。于是,张骞便把汉朝兴修水利的经验告诉他们,救活了一批庄稼,也救活了这棵石榴树。

那一年石榴花开的特别红,果儿结得特别大。张骞回国的时候,安石国王送给他许多金银珠宝,他都没要,只收下了一些石榴种子,作为纪念品带了回来。

从此,由骊山“红宝石”变成的石榴,便开始在长安上林苑和骊山脚下定居繁衍,成为今日的临潼石榴。张骞得石榴种,经丝绸之路传入内地。

首先在当时的帝都长安上林苑、骊山温泉宫种植。据汉上林令虞渊追忆,上林苑其时栽植奇花异卉达三千株,内有“安石榴十株”。因得到汉武帝的喜爱,后又命人将石榴栽植于骊山温泉宫。

据说,张骞出使到安石国时,遇上当地大旱,他利用汉朝兴修水利的经验成功解了燃眉之急,安石国国王怀着感恩的心赠送他许多金银珠宝,可张骞只收下了石榴种子。被张骞带回来的石榴种子,在长安开始定居繁衍,也就是后来的临潼石榴。

为什么叫东坡荔?

因为北宋绍圣元年(1094),一代文豪苏东坡贬谪惠州,寓居合江楼之时,第一次品尝新鲜荔枝,写下千古绝唱《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古人又写作离枝、离子、荔支、荔子等,广东是原产地,见之记载以岭南最早。

北宋嘉祐四年(1059)蔡襄《荔枝谱》载: “荔枝之于天下, 唯闽粤、南粤、巴蜀有之。汉初,南粤王尉佗以之备方物,于是始通中国。”惠州是广东荔枝的主产区,南朝已有罗浮荔枝的记载。

唐白乐天作《荔枝图序》,形容荔枝“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又云荔枝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古代交通不便,鲜果难于远运,熟后需及时采摘加工,或渍制,或酱制,最常用方法是干制,日晒与火焙兼施,制成果干销售。蔡襄在《荔枝谱》中记述了荔枝畅销景象:“水浮陆转,以入京师。外至北漠、西夏,其东南舟行新罗、日本、流求、大食之属,莫不爱好,重利以酬之。”

广东有二千多年的荔枝种植历史,因杂交、变异或嫁接遗传关系,种类繁多、品种复杂。晋郭义恭所撰《广志》述及有焦核、春花、胡偈、鳖卵等品种。宋初郑熊的《广中荔枝谱》则著录有二十二个品种。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张宗闵《增城荔枝谱》称:“搜境内所出,得百余种”。明末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描绘了明清时期南粤荔枝盛况:“粤故多荔枝,问园亭之美,则举荔枝以对,家有荔枝千株,其人与万户侯等。”“有荔枝之家是谓大室。当熟时,东家矜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主人饷客,听客自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源红色历史人物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河源红色历史人物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河源哪里有荔枝采摘园 河源红色历史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