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的皇帝总是把都城定在长安开封洛阳等地方?
一个政权的国都,绝对是一个大事。从军事、政治还是经济等因素上,会一再考虑对比。而长安、开封、洛阳等地,在各个因素中都占据优势,所以才会被选择做为都城。
水、粮、人
长安附近有八条河流,被称为“八水绕长安”,其中包括泾河和渭河,成语泾渭分明也是从这里来的。洛阳周围有伊水、洛水,开封更是临近黄河。从这里我们便可以看出,这些城市周围大都有大江大河,南京也是如此。在古代,靠近水源,便意味着饮用水和灌溉农田的水都是充足的,那么粮食的产量便有保证了。只有有足够的粮食,才能养得起足够的人,从而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有水流的地方,一般漕运兴盛,意味着交通便利。南来北往的人多了,自然也就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此外,古时的城市还有护城河,有河流的地方,也便于把水引到护城河,起到了保卫的作用。纵观文明的发展,大都是在河流周围才产生了灿烂的文明。所以,黄河才被我们亲切地称为“母亲河”。
地理位置和山川形势
解决了吃饭的问题,接下来当权者首先想到的便是地理位置和山川形势了。长安“四塞之地,阻山带河”,对于军事防御来说自然是极为理想的。洛阳“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开封虽然无险可守,但是漕运发达,可以把南方的粮食很便利地运进来。只不过,当年黄河已是地上河,相对比于长安、洛阳,开封作为国都并不理想。
政权的力量组成
一个政权的产生,并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而是代表了一个集团的利益。比如唐朝是出身关陇的李氏建立,在开国初期,为了获得关陇世家的支持,自然便是把国都定在了长安。后来皇权稳固之后,洛阳便也一度成为唐朝的国都,这其实是朝堂上力量角力的反射。当年朱元璋得到天下,代表的淮西集团的利益,自然选择了南京作为国都。后来朱棣登基,他的根基在北京,于是便定北京为国都,南京作为陪都。当年赵匡胤想要迁都洛阳,只是大臣们的家族以及根基都在开封,自然便不同意,最终赵匡胤也没能如愿。由此可以看出,除了地理位置等因素外,朝堂上力量的角逐,也是影响国都的一个重要因素。
历史上以长安为都城的朝代有哪些?
1.镐:西周都,268 年;
2.咸阳:秦都,145 年;
3.长安:西汉都,208 年;
4.长安:新莽都,15年;
5.长安:汉(刘玄)更始都,3 年;
6.长安:赤眉都,2 年;
7.长安:东汉献帝都,6 年;
8.长安:晋惠帝愍帝都,7 年;
9.长安:前赵都,10年;10长安:前秦都,35年;11. 常安:后秦都,32年;12长安:西魏都,23年;13. 长安:北周都,25年;14长安:隋都,26年;15. 长安:唐都,266 年;16长安:齐(黄巢)都,4 年;17长安:大顺(李白成)都,2 年。
古代都城人口排名?
则战国以前的中国城市人口的最大规模约为1-2万人。至于战国时代的城市人口,此处仅言“万家之邑”,若以每户5口计算,即约有5万人左右。
汉朝都城长安的人口已达四五十万;唐朝长安城估计不少于80万人,鼎盛时期则可能超过100万。
南宋临安城(杭州)“户口蕃息,……城南西北三处,各数十里,人烟生聚,市井坊陌,数日经行不尽,各可比外路一小州郡,足见行都繁盛”,(注:耐得翁:《都城纪盛》,坊院。)其总户数约在30万以上,共有城市人口约150万。
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城市中,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的有3个,分别是北京、南京和苏州,另外还有十个左右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在50至100万之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朝代的首都位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朝代的首都位置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