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的名人故事?
谭嗣同。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孟子周游列国,却并非求官,而在于行“道”,所以有《孟子将朝王章》,对于齐王的非礼之召给予回击,表现出傲岸的个性。孟子虽然不视金钱如粪土,却也不追财逐利,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千古多少文人虽然在封建专制的重压下却都能保住气节,杀身成仁,舍身取义
文天祥在《正气歌》中高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真是荡气回肠,可歌可叹!
杀身成仁的话出自《论语》,意思是说,有志向和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自己能够活下去而损害仁义道德的,但有为了成就仁义道德而牺牲自己的生命的;舍生取义的原话出自《孟子》,意思是说,生命,是我想保存的;正义,也是我想保存的。在二者不可同时保全的情况下,那么,我就舍弃生命保全正义。因为生命虽然宝贵,是我所愿意保存的东西,但是我不能不顾及原则,仅仅为了保存自己的生命;死亡,是我所讨厌的,但是还有比死亡更让我讨厌的东西,这时候,我就不逃避危险,而宁可选择死亡。
河北名人的故事及介绍?
河北名人——赵云,字子龙,河北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和张飞并称燕南三士,赵云的故事有长坂坡救幼主,赵云在长坂坡寻找到了刘备的妻子甘夫人以及幼子刘禅,甘夫人不幸遇难后,赵云拼死在千军万马下突围出来,把刘禅交给了刘备。
三国桂阳郡名将?
桂阳的名人有:蔡伦,赵云,罗以礼,韩宝英,徐连胜,欧阳海。
(1)蔡伦(?-121 )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 ,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身亡 。
(2)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汉名将之一。
(3)罗以礼,桂阳人。永乐十三年进士。由郎中知西安府。遭丧,补绍兴。再以丧去。代者不称职,部民追思,乞以礼于朝。诏起复视事。岁满,进秩复任。已,移知建昌。所至皆有惠爱。历三郡,凡二十七年,乃致仕。
(4)韩宝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市井皆知的传奇名字,巾帼豪杰。在太平天国起义后的一百年时间里,这个民间传说出来的人物甚至超过了真实历史中太平天国女子的文武双杰----苏三娘和傅善祥,直追洪宣娇。
(5)徐连胜(1881年-1918年), 字名渊、远运, 号捷卿, 湖南省桂阳县太和乡地界村人。少年丧父, 17岁辍学务农, 常去广东挑盐谋生。 19岁赴粤为生。宣统元年(1909)升为管带兼哨官, 两年后任广东新兵巡防营管带。时以陈炯明、邓铿为首的中华革命军东江第一军进驻广东惠州, 徐连胜与洪兆麟联合参加循城起义, 投奔革命。与清军作战, 连战连胜,因名"连胜",并以军功升第五标统, 补陆军中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常山的历史名人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常山的历史名人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