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的习俗有哪些?


一、传统节日
  1、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

  2、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3、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4、添仓节: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5、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6、虫王节:六月六,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7、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求好听的满族人的名字,要全名?

满族名字,女孩可以叫宁楚克,或者叫乌林珠,或者叫布尔和玳。

男孩可以叫 费扬古,或者叫苏和泰,或是叫阿林保。

按满洲习俗,称名而不举姓,满族人的老姓是整个家族的名号不能随便对外使用,所以满族人一般只用名而不写姓,比如:福康安出自沙济富察氏,但不能叫富察福康安,只能叫福康安。

海兰察出自多拉尔氏,不能叫多拉尔海兰察,只能单称海兰察。

敖拜出自苏完瓜尔佳氏,但不叫瓜尔佳敖拜,只叫敖拜,当时汉族大臣称他为敖少保,敖大人,但绝对不能叫瓜尔佳大人或瓜尔佳少保。

启功先生出自爱亲觉罗氏,但对外只称启功,有不懂满族习俗的写信称爱新觉罗启功收,被启功退信附言:查无此人。

著名生物学家秉志出自翟佳氏,但从来不叫翟佳秉志。

京剧++程砚秋真名承麟艺名砚秋出自英额索卓罗氏,但对外只称程砚秋绝对不能叫索卓罗承麟。以上说明满族用名习惯与汉族是不一样的,文学作品中涉及少数民族的内容就要注意少数民族的一些特有的风俗习惯。搂下显然不是满族人,对此不了解,让满族人看那样的名字会闹笑话的。

12道满族菜?

满汉全席兴起于清代,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华大宴。乾隆甲申年间李斗所著《扬州画舫录》中记有一份满汉全席食单,是关于满汉全席的最早记载。

满汉全席以东北·、山东、北京、江浙菜为主。世俗所谓“满汉全席”中的珍品,如犴鼻、鱼骨、鳇鱼子、猴头蘑、熊掌、哈什蟆、鹿尾(筋、脯、鞭等)、豹胎以及其他珍奇原料等。

后来闽粤等地的菜肴也依次出现在巨型宴席之上。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闽菜,12道广东菜。北菜54道:12道满族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东菜。

子、扒肘条、炖羊肉、酱羊肉、烧羊肉、烤羊肉、清羔羊肉、五香羊肉、氽三样儿、爆三样儿、炸卷果儿、烩散丹、烩酸燕儿、烩银丝、烩白杂碎、氽节子、烩节子、炸绣球、三鲜鱼翅、栗子鸡、氽鲤鱼、酱汁鲫鱼、活钻鲤鱼、板鸭、筒子鸡、烩脐肚、烩南荠、爆肚仁儿、盐水肘花儿、锅烧猪蹄儿、拌稂子。

炖吊子、烧肝尖儿、烧肥肠儿、烧心、烧肺、烧紫盖儿、烧连帖、烧宝盖儿、油炸肺、酱瓜丝儿、山鸡丁儿、拌海蜇、龙须菜、炝冬笋、玉兰片、烧鸳鸯、烧鱼头、烧槟子、烧百合、炸豆腐、炸面筋、炸软巾、糖熘饹儿、拔丝山药。

糖焖莲子、酿山药、杏仁儿酪、小炒螃蟹、氽大甲、炒荤素儿、什锦葛仙米、鳎目鱼、八代鱼、海鲫鱼、黄花鱼、鲥鱼、带鱼、扒海参、扒燕窝、扒鸡腿儿、扒鸡块儿、扒肉、扒面筋、扒三样儿、油泼肉、酱泼肉、炒虾黄、熘蟹黄。

炒子蟹、炸子蟹

参考资料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满州区有什么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满州区有什么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满族的习俗有哪些_求好听的满族人的名字 要全名